“扇车图!” 方清墨惊呼出声,“这是…在模拟气流流动?淬火液在麦粒表面形成了微型的虹吸系统?”
只见那些由淬火液珠组成的“扇车”图案,在闷热的麦堆表面快速旋转、流动,仿佛真的在产生一股无形的吸力。周围闷热的空气,竟真的被这股力量牵引着,形成一道道微弱的、但确实存在的风流,从麦堆深处被缓缓抽吸出来!麦堆表面那令人窒息的闷热感,似乎真的减弱了一丝!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找到并修复被破坏的制冷系统核心。
“蝈蝈说…西角有凉气!” 李天枢忽然又仰起小脸,指着粮仓最西侧高高的顶梁,脆生生地说道,“很凉很凉的气,被困在那里了!”
“西角?” 方清墨立刻想到了什么,“粮仓的大型制冷主机和主通风管道阀门就在西角控制室!问题可能出在那里!” 她迅速对李玄策说:“玄策,我记得《齐民要术》里记载过用竹叶煮水降温防虫的法子,或许可以试试!”
“好!” 李玄策立刻下令,“马上准备大量新鲜竹叶,煮水!”
粮库工作人员立刻行动起来。很快,大锅的清水沸腾,翠绿的竹叶在沸水中翻滚,散发出清冽怡人的植物香气。方清墨亲自指挥,将煮好的、温度适中的竹叶水,注入粮库的喷雾降温系统。
“启动喷雾!” 随着指令,细密的水雾从粮仓顶部的喷头喷洒而出。水雾带着竹叶特有的清香,弥漫在闷热的空气中。当这些饱含《齐民要术》古老智慧的水雾,接触到下方因“热岛效应”而异常升腾的热气流时,奇迹发生了!
水雾并未立刻蒸发,反而在热空气中迅速凝结!无数细小的露珠悬浮在空中,在粮仓顶部照明灯的光线下,折射出晶莹的光芒。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细小的露珠,竟如同被无形的画笔勾勒,在空中自动排列组合,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立体的、如同宋代《耕织图》般的田园劳作景象!有农夫扬鞭驱牛耕田,有妇人俯身采桑养蚕…露珠构成的画面栩栩如生,仿佛将古老的农耕智慧投射到了现实空间!
“露珠显图…这是天地之气在回应古法!” 李玄策看着这梦幻般的景象,喃喃道。方清墨则专注地观察着露珠凝结的浓淡和分布,这清晰地指示着仓内气流的温度和流向。
“蝈蝈说…凉气被关在笼子里啦!” 李天枢再次开口,他从小娟手里接过那个麦秆编的蝈蝈笼,小跑着来到粮仓西角下方。他踮起脚尖,努力地将那个小小的、底部还带着一丝霜花的笼子,挂在了支撑顶梁的一根粗大钢梁上。“挂高高,蝈蝈就能看见凉气在哪里了!”
说来也怪,就在那小小的麦秆笼挂上钢梁的瞬间,上方由竹叶水雾凝结的《耕织图》露珠景象中,代表“采桑”妇人手指的方向,骤然亮起一点更加晶莹的光点,笔直地指向西角控制室的一个特定位置——主通风管道的核心电子控制阀!
“在那里!” 王铁柱和老张几乎同时喊道。技术人员立刻冲向控制室。拆开控制阀的外壳,果然发现里面的控制芯片被植入了异常程序,并且物理结构被人为做了细微改动,导致制冷指令无法正确传达,反而在局部制造了高温区!
“是黑客攻击!” 技术员愤怒地说,“篡改了制冷程序!”
“立刻修复!恢复制冷!” 李玄策下令道。
随着控制阀被修复并重启,强大的冷气瞬间涌入管道。闷热潮湿的空气被迅速驱散,粮仓内的温度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那由淬火液珠组成的“扇车图”停止了转动,缓缓渗入麦粒。空中悬浮的露珠《耕织图》也渐渐消散,只留下满室清凉和淡淡的竹叶清香。
危机暂时解除,但霉变的小麦损失已成事实。看着部分发霉的麦堆,老张心疼得直掉眼泪:“这可都是好粮食啊…”
“张师傅,别太难过。” 方清墨走上前,轻声安慰。她的目光落在地上,那里有几片在刚才混乱中散落的、小娟用来编笼子的麦秆,上面还沾着那奇异的霜花。她小心地拾起一片,仔细观察。在灯光下,她发现那霜花并非纯白,而是带着极其细微的、近乎透明的淡绿色结晶。
“玄策,铁柱,你们看这个。” 方清墨将沾着霜花的麦秆递给两人,“这霜花的成分…很特别。似乎含有某种从未见过的植物性酶,结构非常稳定,甚至在常温下都未完全融化。”
李玄策接过来,仔细感受着麦秆上残留的冰凉触感和那细微的晶体,又联想到刚才古籍“救荒篇”遇热显现的“未病先防”警示(水滴在地面汇成的篆字),心中一动:“‘未病先防’…这麦秆上的霜花,这奇特的酶…清墨,能不能检测一下它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在抑制异常细胞增殖方面的潜力?”
方清墨眼睛一亮:“你是说…抗癌?”
李玄策点点头:“天地万物相生相克。这因‘热岛’‘阴火’而生的奇异霜花,或许正是克制‘火毒’(隐喻癌细胞)的良药。这些霉变的粮食,或许能转化为另一种‘燃料’——驱动我们向疾病宣战的燃料!”(伏笔霉变小麦转乙醇燃料及抗癌植物酶研究)
王铁柱也振奋起来:“对!我联系厂里,立刻上马一套小型乙醇转化设备!不能浪费!变废为宝!”
粮仓巨大的照明灯将众人的影子长长地投射在金色的麦堆上。一场看似灾难的粮仓“暗火”,在孩童的敏锐、农人的经验、科学家的智慧、工程师的应变以及古老典籍的指引下,被成功扑灭,并意外地点燃了另一束希望之火。小娟抱着她的蝈蝈笼,看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懵懂的大眼睛里映照着灯光。李天枢则安静地依偎在母亲身边,小手紧紧抓着那片带有霜花的麦秆,仿佛握着一颗来自未来的种子。
李玄策站在粮仓中央,感受着重新变得清凉干燥的空气,目光深邃。他手中,那片写着“丙申火厄”的古籍残页,被他小心地收起。危机虽暂解,但古籍的警示犹在耳边,而麦秆霜花带来的新希望,也如同黑暗中的萤火,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民心如麦,扎根沃土;智慧如光,洞穿迷障。这粮仓里的不眠之夜,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