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909章 麦秆结中的粮仓暗火(2015年6月8日 19:30)

第909章 麦秆结中的粮仓暗火(2015年6月8日 19:30)(1 / 2)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熔金般泼洒在中原大地无垠的金色麦海上,空气中弥漫着新麦特有的、饱含阳光与土地气息的醇厚甜香。这本该是收获后最安宁满足的傍晚,然而,在位于豫北平原腹地的国家战略储备粮库“丰裕仓”,气氛却如同凝固的铅块,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巨大的现代化粮仓内部,高耸的麦堆如山峦连绵。本该是凉爽干燥的环境,此刻却反常地蒸腾着闷热潮湿的气息。一股不易察觉的、带着甜腻腐败味道的焦糊气,如同无形的毒蛇,在麦粒的缝隙间悄然游走。粮库管理员老张,一个面庞黝黑、一辈子与粮食打交道的老实汉子,正焦急地用手抓起一把麦粒,凑到鼻子前使劲嗅了嗅,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霉了…真霉了!”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布满老茧的手指捻开麦粒,露出里面微不可查的灰绿色霉点,“这才入库三天!通风制冷全开着,咋会这样?!”

他身边站着刚从东北赶来的王铁柱,这位淬火工艺专家眉头紧锁,手里拿着一个红外测温仪,屏幕上的数字触目惊心:“张师傅,你看!仓内平均温度已经达到32度,局部热点甚至超过40度!这完全是不正常的‘热岛效应’!制冷系统肯定出问题了!”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稚嫩的声音打破了现场的焦灼:“爸爸!爸爸你看我的小笼子!” 老张的女儿小娟,一个约莫七八岁、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兴冲冲地跑过来,手里举着一个用新鲜麦秆精心编织的蝈蝈笼子。笼子编得精巧玲珑,一只碧绿的蝈蝈正伏在里面,触须微微颤动。

“小娟乖,爸爸正忙着呢…” 老张强压着心头的恐慌,想安抚女儿。

“可是爸爸,你看笼子底下!” 小娟踮起脚尖,把笼子举到父亲眼前,小脸上满是惊奇,“结霜啦!凉凉的!”

老张和王铁柱同时低头看去。果然!在那个小小的麦秆蝈蝈笼的底部,靠近小姑娘手指捏着的地方,竟然凝结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在这闷热如蒸笼的粮仓里,这点霜花显得如此诡异而不可思议!

“霜?!” 王铁柱瞳孔一缩,立刻接过笼子,手指触碰到那冰凉的白霜,一股寒意直透指尖。他猛地抬头环顾四周闷热的麦堆,“热岛中心…出现了局部低温点?这怎么可能?!”

“霜花…麦秆…” 一个沉稳的声音在粮仓入口响起。李玄策、方清墨和牵着李天枢的手,在粮库负责人的陪同下快步走了进来。李玄策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被小娟手中的麦秆笼和那点白霜吸引。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看似童趣的小玩意儿,或许正是破解眼前危局的关键线索。

“李部长!方院士!你们可来了!” 老张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李玄策没有多言,他走到小娟面前,蹲下身,温和地问:“小朋友,告诉伯伯,你是怎么发现笼子底下结霜的?”

小娟有些害羞,但还是认真地回答:“蝈蝈在笼子里叫得可欢了,我就用手捏着笼子底听它唱歌,捏着捏着就觉得手指头好凉,一看就有白霜啦!伯伯,是不是蝈蝈太冷啦?” 孩子纯真的话语,带着未经雕琢的敏锐观察。

李天枢也凑了过来,好奇地伸出小手指轻轻碰了碰笼底的霜花,又抬头看了看周围高耸的麦堆,忽然小声说:“蝈蝈在说…这里好闷,好热,只有笼子底下有一点点凉气…它想回家找凉快的草根…”

孩子的话再次让众人心头一震。方清墨轻轻抚摸着儿子柔软的头发,眼中若有所思。

李玄策站起身,对身边的粮库技术员说:“拿一支最灵敏的水银温度计来。” 技术员很快取来。李玄策没有立刻使用,而是从随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了一本线装古籍——正是那本曾出现在沈阳老机床里的《农政全书》。

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他毫不犹豫地翻到“救荒篇”,小心翼翼地撕下一页泛黄的、记载着古代应对饥荒储粮智慧的书页。他将这页承载着先人智慧的古纸,轻柔而紧密地包裹在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球外。

“玄策,你这是…” 方清墨有些不解。

“古籍有灵,或能感应这天地异变之气。” 李玄策的声音低沉而笃定。他将包裹着古纸的温度计,轻轻插入小娟发现霜花位置附近的麦堆深处。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当温度计插入闷热的麦堆,那包裹在外、泛黄的“救荒篇”书页,竟如同被无形的火焰炙烤一般,原本墨色的字迹开始缓缓变色!墨色褪去,一种如同熔岩般炽热的赤金色字迹,在纸面上清晰地浮现出来!那赫然是三个触目惊心的古篆大字:“丙申火厄”!而在大字下方,还有一行小字若隐若现:“积热藏仓,阴火自焚,未病先防!”(伏笔2016年丙申年可能的火灾隐患)

“丙申火厄?!” 王铁柱倒吸一口凉气,“这是…预言?”

“不,是警示!” 李玄策眼神锐利如刀,“古书感应到了这异常积聚的热力,借字示警!‘积热藏仓,阴火自焚’!这霉变就是‘阴火’的前兆!我们必须在真正的自燃发生前,找到热源,扑灭这‘阴火’!”

就在这时,王铁柱猛地想起什么,他一拍大腿:“对了!淬火液!从沈阳带回来的那个掺了新麦粉和蚕沙的淬火液!那东西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 他立刻转身跑向停在仓外的工具车,提来了半桶在沈阳立下大功的特殊淬火液。

情况紧急,也顾不得许多。王铁柱咬咬牙,舀起一瓢散发着奇异混合气味的淬火液,奋力朝着温度最高的那片麦堆泼去!

晶莹的液珠如同雨点般洒落在金黄的麦粒上。更令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那些液珠并未立刻渗入或被麦粒吸收,反而像是有生命的水银珠子,在麦粒光滑的表面上飞速滚动、跳跃、汇聚!它们滚动的轨迹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幅精巧繁复的图案!细看之下,那图案竟与元代农学家王祯所着《王祯农书》中描绘的古代农具——“扇车”(一种利用风力扬谷去秕的工具)的结构图,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