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基监测组!调集所有在轨具备对海面扫描能力的卫星资源!重点区域:南海北部、马六甲海峡西口!提高扫描频率!寻找任何大型漂浮物或油污痕迹!”
空气灼热而粘稠,巨大的压力像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胸口。许多人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在冷白色顶灯的照射下反射着微光,却无人顾得上去擦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高度浓缩的、濒临极限的紧张。
李玄策的身影出现在指挥中枢的最高层——总控平台。他的脚步沉稳,落地无声,但每一步都像带着千钧之力。他没有走向为他预留的中央指挥席,而是径直站到了主屏幕前,背影挺拔如悬崖边的青松,几乎要贴上那冰冷巨大的屏幕。他那双深邃的眼眸,此刻如同两泓深不见底的寒潭,牢牢锁定了那个刺目闪烁的血红色光标——h370最后的位置。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勾勒出冷硬如石刻的线条。
“报告目前掌握的所有情况!最简版本!”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把锋利的冰锥,瞬间穿透了所有嘈杂的背景噪音,清晰地传到指挥中枢每一个角落。整个大厅的喧嚣仿佛被按下了短暂的静音键,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值班的最高指挥员,一位头发花白、肩章上缀着将星的老者,立刻上前一步,语速极快但字字清晰:“李部!失联时间确认:北京时间凌晨01:20。最后确认位置:北纬6°56′12″,东经103°35′6″,南海空域,高度英尺。机上共239人,乘客227人,机组12人。已确认我国公民154人。马来西亚、越南空管最后通话无异常。我方卫星监测,在其预定航迹西北方向约200公里处,曾捕捉到一次短暂、无法识别的微弱红外信号,时间点在其失联后约17分钟,性质不明!已排除已知民航器或军机活动痕迹!越南方面雷达曾记录到一次疑似该航班的回波,在马来半岛西侧马六甲海峡入口附近,但信号极弱且瞬间消失,无法最终确认!”
“无法识别信号?瞬间消失?”李玄策重复着关键词,声音冷得像西伯利亚的冻土。他的大脑在电光石火间高速运转,三峡防汛时面对溃坝险情的决断、丝路地脉深处追踪异常能量波动的经验、奥运会安保应对千头万绪的全局掌控……所有过往积累的危机处理模式瞬间被激活、重组。h370的消失,不是天灾,更像一个巨大而诡异的“人祸”谜团。
“立刻启动‘天网’最高级别应急响应!”李玄策的命令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第一,天基:所有具备海洋、大气监测能力的卫星,调整轨道,24小时不间断覆盖南海核心区、马六甲海峡及延伸至印度洋北部可疑区域!给我每一平方海里的高清图像和遥感数据!第二,海基:协调一切可用力量!海军远洋搜救舰、海警大型巡逻舰、海洋科考船,全速向最后信号点及西北可疑区域集结!启用深海探测设备!第三,空基:我方及协调周边国家,所有长航时巡逻机、侦察机,携带合成孔径雷达、红外扫描设备,低空梳状搜索!同时,严密监控相关空域所有异常飞行器!”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扫过操作平台上紧张待命的各组负责人:
“技术分析中心!给我剥茧抽丝!AcARS最后数据包、所有无线电碎片、那个不明红外信号点、以及越南雷达那个疑似的‘幽灵回波’!四组数据交叉碰撞!用上你们最前沿的模式识别和关联分析算法!我要知道飞机在失联前最后几分钟,每一个系统发生了什么!任何人为干扰、蓄意关闭、或者…极端外部攻击的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国际情报组!启动最高级别情报共享和协调机制!不仅要数据,更要人!我需要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内部、吉隆坡机场地勤、空中管制、以及该航班所有机组成员的背景资料,近期的行为轨迹、通讯记录、财务异常、社会关系!任何疑点,无论多微小,立刻上报!同时,密切监听全球地下网络、特定组织可能发出的任何与此次事件相关的信号或‘宣言’!”
“通信保障组!确保这里与所有一线搜救单位、国际协调节点、最高决策层之间的每一条信息通道畅通无阻!冗余备份全部启用!我要零延迟、零失误!”
命令如同连珠炮般下达,清晰、精准、覆盖全局。整个指挥中枢如同被注入了新的、更强大的动力,瞬间以更高的强度运转起来。键盘声、指令声、通话声再次汇聚成更加汹涌的浪潮。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窗外的黑夜依旧浓重,指挥大厅内却亮如白昼。巨大的主屏幕上,代表搜救力量的光标艰难地在一片片深蓝上移动、拓展。那个代表h370的血红色光点,依旧固执地闪烁着,像一个无声的嘲讽,嘲笑着人类科技的边界。
李玄策一直站在主屏幕前,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夹克衫早已脱下,随意搭在旁边的椅背上,衬衫的领口解开了两颗纽扣,露出些许紧绷的脖颈线条。他双手撑在冰冷的控制台边缘,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屏幕上不断刷新的、大部分是“未发现”、“无异常”的反馈信息,像冰冷的针,一根根刺入他的神经。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沿着紧绷的太阳穴缓缓滑下,在下颌线处汇成一道微不可察的水痕。
不知过了多久,一杯氤氲着热气的浓茶,被一只布满岁月痕迹、却异常稳定的手,轻轻放在了他手边的控制台上。袅袅茶香,带着熟悉的普洱陈韵,在这充满电子焦糊味和紧张汗味的空间里,撕开了一道温润的缝隙。
李玄策没有回头,但他紧绷的肩背线条,几不可察地松弛了一丝丝。他知道是谁。只有父亲李长庚,能在这核心禁地拥有这样的权限,也只有他,会在这时送来这样一杯茶。
“天枢睡了,抱着他的平板,上面还画着星轨图。”李长庚的声音低沉而平缓,像深夜流淌的溪水,带着抚慰的力量,在李玄策耳边响起,“他说……那架飞机最后消失的地方,数据流的模式……有点像是他上周解不开的那道高维空间拓扑数学题,突然中断了,找不到回来的路……” 老人的话语没有结论,更像是一种带着童稚直觉的隐喻。
李玄策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揪了一下。他端起那杯温热的茶,滚烫的杯壁熨帖着冰凉的掌心。他凑近杯口,深深吸了一口那醇厚而略带苦涩的茶香。这熟悉的、属于父亲的味道,带着四合院里书卷的气息,像一股微弱却坚韧的暖流,暂时驱散了胸腔里那几乎要冻结的寒意和沉重的无力感。
他微微侧过头,目光与父亲苍老却依旧睿智坚定的眼神短暂交汇。无需言语,一种血脉相连的支撑感在无声传递。他轻轻抿了一口浓茶,滚烫的液体滑过喉咙,带来一丝灼痛,却也点燃了心底深处那永不熄灭的斗志。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那面巨大的屏幕。血红色的光标依旧在闪烁,如同一个巨大的、等待被解开的谜题,漂浮在冰冷深邃的海洋之上。搜索的光点还在艰难地移动,如同在无边的黑暗里寻找一根丢失的针。窗外,东方遥远的地平线,已经悄然透出一丝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的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在这未解的悬案和持续的巨大悲伤中,无声地降临。李玄策挺直了脊背,那杯温热的茶在他手中,仿佛汲取着父辈传递而来的力量,重新化作了支撑他继续面对这片数据海洋和生命迷局的定海之针。夜,还很长。搜寻,仍在继续。而谜底,深锁在茫茫大洋与浩瀚苍穹的某个未知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