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788章 寒潮警报(2013年12月30日)

第788章 寒潮警报(2013年12月30日)(2 / 2)

巴图尔没说话,走到角落,抚摸着堆叠整齐的、厚实无比的驼毛毡。这些毡子,是他们一家辛苦一年,用最好的驼毛,一遍遍擀压、晾晒制成的,是草原上最珍贵的御寒之物,也是家里重要的收入来源。

他沉默了很久,毡房里只有炉火的噼啪声和呼啸的风声。然后,他猛地转身,对女儿说:“阿依古丽,去把巴郎子们都叫来!”

不一会儿,几个精壮的年轻牧民顶着风雪钻进毡房,带进一股寒气。

巴图尔指着那堆驼毛毡,声音不高,却像石头砸在雪地上一样清晰有力:“把这些,都装上勒勒车!最好的这些!”

一个年轻牧民愣住了:“阿卡(大哥)?这都是要换冬宰肉的……”

巴图尔大手一挥,打断了他:“肉可以少吃!冻死的人救不活!中原的兄弟姊妹在挨冻!火车开不动,国家的心脉就要冻僵!我们草原人,最知道寒冷的滋味!我们的驼毛毡,能顶住西疆零下四十度的风刀子,也能给远方的兄弟挡一挡寒气!装车!马上!送去乡里的邮路集散点!就说是……捐给北方抗寒的铁路工人和回不了家的旅人!”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草原头狼般的决断。

阿依古丽没有停下手里的针线,她在那块即将送走的驼毛毡角落,飞快地绣上了一朵小小的雪莲花。针脚细密,带着少女的虔诚和温暖的心意。她低声哼起了一首古老的草原祝福歌谣,歌声轻柔,却仿佛穿透了毡房,融入了漫天风雪。

首都,某老旧小区菜市场。下午四点。

天色阴沉得如同傍晚,寒风卷着零星的雪粒子,抽打在行人的脸上。菜贩老刘缩着脖子,裹紧了油腻腻的军大衣,一边跺着脚,一边对着所剩无几的几颗蔫白菜发愁。这鬼天气,菜价飞涨,进货都难,眼看要收摊了。

这时,他那部老掉牙的诺基亚手机响了起来,是社区居委会主任打来的。

“老刘啊!明天别出摊了!”主任的声音在风声里有点失真,但透着兴奋,“区里统一安排!蔬菜直通车直接进咱们院儿!大白菜、土豆、萝卜管够!平价!市里组织的货源,从南方基地直接冷链调过来的!就是为了让大家伙儿安心待家里,别顶着风雪往外跑!”

老刘愣住了,冻得通红的脸上表情有点滑稽。他看看自己摊位上那点可怜巴巴的菜,又看看手机,忽然咧开嘴,对着寒风就骂了一句:“嘿!这贼老天!刮风下雪冻死个人,倒像是专门给咱们李部长搭台子唱大戏哩!”他声音洪亮,引得旁边几个同样愁眉苦脸的摊贩都看了过来。

“老刘,你瞎咧咧啥呢?哪个李部长?”卖水果的老赵凑过来。

“还能有哪个?”老刘把手机揣回兜里,搓着手,哈着白气,脸上带着一种与有荣焉的得意,“就管着咱们这些‘天灾人祸’的那位呗!人家那是真神仙!咱们冻得跟三孙子似的,人家在暖和地方就把菜给你送到家门口了!这雪下的……嘿,可不就是给人家‘表功’嘛!”他这话半是调侃,半是真心实意的感慨。在这严寒突袭、人心惶惶的傍晚,这通电话带来的“蔬菜直通车”消息,就像一颗小小的定心丸,落在了这个嘈杂混乱的菜市场里,也落在了老刘和街坊们的心坎上。风雪依旧,但人心底,似乎没那么冷了。

国安部应急指挥中心。傍晚六点。

巨大的弧形屏幕上,分成了数十个区域。卫星云图显示着如同白色巨兽般南下的寒潮前锋;全国铁路运行图密密麻麻的线路中,代表晚点、限速、停运的红色和黄色光点如同燎原之火,在北方区域疯狂蔓延;各地气象站传回的实时数据不断刷新着低温记录;港口、公路枢纽的监控画面里,风雪肆虐,人影匆匆。

李玄策站在指挥台前,如同定海神针。他刚刚下达完一系列指令:协调空军在关键线路上播撒方清墨团队紧急提供的特种环保融雪剂;命令沿线所有预备役工程力量和“北华系”毕业的骨干工程师,携带专业装备,顶风冒雪维护信号塔和轨道关键节点;指示宣传部门准备预案,疏导滞留旅客情绪……

一条来自西疆的物流信息在屏幕上跳出:“特殊捐赠物资(驼毛毡)3000件,已通过绿色通道发出,预计48小时抵京转运枢纽。”

李玄策的目光在那条信息上停顿了一秒,深邃的眼眸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微微动了一下。他拿起旁边的保温杯,里面是方清墨特意让人送来的浓姜汤,辛辣滚烫的液体滑入喉咙,带来一丝暖意。他抬眼,望向屏幕外,仿佛穿透了钢筋水泥的墙壁,看到了哈市车间里炉火映红的铁流,看到了津城港调度中心里纵横交错的绿色生命线,看到了草原上顶着风雪装车的牧民,看到了老刘在菜市场里那带着调侃却透着安心的笑容……

寒流如刀,警报长鸣。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场无声的、由无数普通人参与的“暖冬”行动,正伴随着王铁柱车间的炉火、周卫国屏幕上的绿线、巴图尔装车的驼毛毡、老刘接到的那个电话……以及指挥中心里李玄策沉稳如山的身影,悄然铺开,对抗着天地间的酷寒。风雪虽狂,人心未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