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778章 父亲的船票(2013年12月3日)

第778章 父亲的船票(2013年12月3日)(1 / 2)

北方的初冬,寒意已深入骨髓。小城的清晨,天空是铅灰色的,低垂的云层压得人喘不过气。几片伶仃的枯叶在冷风中打着旋,最后无力地贴在王秀芹家那扇老旧的木格窗上。屋内,炉火烧得正旺,铸铁的炉体被烧得微微发红,发出轻微的噼啪声,驱散着侵入的寒气,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干燥而温暖的煤火气息。王秀芹系着那条洗得发白、边缘有些磨损的围裙,正坐在炉火旁的小马扎上,就着炉口的光亮,细细地缝补着张小辉一件磨破了袖口的外套。针线在她粗糙却灵巧的手指间穿梭,动作缓慢而专注。炉火跳跃的光映在她花白的鬓角和专注的侧脸上,勾勒出岁月沉淀的安宁。

“姥姥,我上学去啦!”张小辉背着书包,小脸被室外的冷风吹得红扑扑的,在门口喊着。

“哎,路上慢点,围巾戴好!”王秀芹抬起头,慈爱地叮嘱着,看着外孙的身影消失在门外,才又低下头,继续手中的针线。小辉进京读书的事已经办妥,只等学期结束就启程。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这让王秀芹心里充满了慰藉,仿佛生活终于拨开厚重的阴霾,透进了实实在在的光亮。

就在这时,院门被轻轻叩响了,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同寻常的郑重。

“谁呀?”王秀芹放下针线,起身走到门边。

“王老师,您的挂号信。”门外是熟悉的邮递员老张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看着挺要紧的,盖着红戳呢。”

王秀芹的心莫名地跳快了一拍。挂号信?红戳?她打开门,一股寒气瞬间涌了进来。老张递过一个牛皮纸信封,果然,信封一角盖着一个醒目的、她从未见过的红色印章,样式古朴庄重,没有任何文字标识,只有繁复的纹路。寄件人地址栏一片空白。

“麻烦您签个字。”老张递过签收单。

王秀芹有些恍惚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手指微微发凉。老张点点头,骑着那辆绿色的自行车消失在巷口。

关上门,隔绝了外面的寒冷。王秀芹拿着那个沉甸甸的信封回到炉火旁。信封很厚实,捏在手里有种奇特的质感。那枚神秘的红戳在炉火的映照下,仿佛带着某种无声的力量。她犹豫了一下,用微微颤抖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沿着封口撕开。

里面没有信纸,只有一张对折的、泛黄的厚纸片。纸片边缘已经磨损起毛,颜色是那种久经岁月沉淀的、接近陈年宣纸的暖黄。

她屏住呼吸,缓缓将纸片展开。

当纸片完全摊平在掌心时,王秀芹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全身的血液似乎瞬间冲上头顶,又在下一秒冻结成冰!

那是一张船票!

一张极其陈旧、边缘已经微微卷曲的船票复制品!

票面上,褪色的蓝色油墨印着清晰的繁体字:

“东方红号”

日期:1983年8月23日

舱位:三等舱

起航港:津城新港

目的地:未知海域(打捞作业区)

在船票的右下角,还有一个模糊不清、几乎被岁月磨平的蓝色印章,依稀能辨出“津城港务”的字样。

时间,在这一刻彻底凝固了。

炉火依旧在噼啪作响,跳跃的火光映照着王秀芹瞬间煞白的脸。她死死地盯着这张船票,瞳孔剧烈地收缩着,呼吸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扼住,喉咙里发出“嗬嗬”的、不成调的声响。三十年的时光,如同决堤的洪水,裹挟着无尽的等待、绝望、怨怼、悔恨,轰然冲垮了她刚刚筑起的心防!

1983年8月23日!

那是李长庚失踪的日子!是他登上那艘执行沉船打捞任务的“东方红号”,从此一去不返的日子!

这张船票,这张她只在当年港口事故调查简报的模糊附件照片里惊鸿一瞥的凭证,这张象征着丈夫生命轨迹戛然而止的纸片,此刻,竟然如此真实地、带着三十年前的气息,躺在她的掌心!

她认得那船名!认得那日期!认得那模糊的印章!每一个细节,都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她尘封的记忆深处!

“长庚……”一声破碎的呜咽终于冲破了喉咙,带着撕裂般的痛楚。王秀芹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像寒风中一片凋零的枯叶。她猛地攥紧了那张泛黄的船票复制品,粗糙的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白,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也浑然不觉。滚烫的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汹涌而出,瞬间模糊了视线,又大颗大颗地砸落在船票上,在那泛黄的纸面上洇开深色的水痕。

三十年!

整整三十年的孤寂守望!

三十年的误解与怨怼!

三十年的自责与煎熬!

都在这张小小的、泛黄的船票面前,土崩瓦解!

她想起长庚离家前那个清晨,他匆匆喝下她熬的小米粥,粗糙的大手揉了揉她的头发,笑着说:“秀芹,等我回来,这趟任务奖金不少,给咱家换台电视机!”那笑容爽朗而充满希望。

她想起月竹小时候哭着要爸爸,她只能抱着女儿,一遍遍对着空荡荡的门口说:“爸爸出海了,很快就回来…”

她想起玄策少年时倔强的眼神,沉默地承受着“父亲失踪”的阴影,过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她想起自己后来是如何在失望和怨怼中迷失,把所有的情感寄托在扭曲的“母爱”上,最终伤害了所有人……

无尽的悔恨如同冰冷的毒蛇,啃噬着她的心脏。她瘫坐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背靠着滚烫的炉壁,身体蜷缩成一团,像个无助的孩子。炉火的温暖驱不散她心底透骨的寒凉,呜咽声在寂静的屋子里压抑地回荡,充满了迟来的、撕心裂肺的痛苦。她紧紧攥着那张船票,仿佛攥着丈夫最后的气息,攥着自己半生错付的时光,哭得不能自已。

不知哭了多久,泪水似乎流干了。王秀芹颤抖着,慢慢松开紧握的拳头。那张被泪水浸湿、又被她攥得发皱的船票复制品,静静地躺在她的掌心。她这才注意到,在船票的背面,还有一行字。

那是一行用黑色钢笔写下的、苍劲有力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颤抖的字迹:

“此船未沉,终将归港。秀芹,辛苦了。”

字迹,是李长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