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772章 老匠人的刀(2013年9月22日)

第772章 老匠人的刀(2013年9月22日)(2 / 2)

“看见了吗?这就是‘淬火线’!”王铁柱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每一个字都像砸在金属上,“是钢的魂!是它经历了千锤百炼、在火与冰的生死淬炼中,筋骨重塑、脱胎换骨的证明!有了这道线,它才能削铁如泥,才能顶得住高速切削的磨损,才能叫‘刀’!”

他放下刀胚,拿起旁边操作台上的一块棉纱,用力擦了一把脸上混合着油污和汗水的痕迹,目光投向车间窗外那片灰蒙蒙的天空和略显破旧的厂房,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感慨:

“玄策啊,干我们这行,急不得,躁不得!你看这淬火,火候差一丝,早了,钢太嫩,软骨头;晚了,钢太脆,易崩口!就得在那一瞬间,温度、时间、冷却速度,都得拿捏得死死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刀,就废了!”他粗糙的手指重重地点了点那冰冷的刀胚,“这道理啊,跟你们治国安邦,我看是一个理儿!好刀要千锤百炼,火候差一丝就废。治国如锻刀,急躁不得!得沉住气,得耐住性子,该加热时不能省火,该淬火时不能手软,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打出真家伙,才能经得起风浪!”

王铁柱朴实无华、却字字千钧的话语,如同那淬火的冷水,带着振聋发聩的力量,瞬间浇在李玄策的心头!他凝视着眼前这位扎根基层、在油污与高温中默默耕耘了半辈子的老同学,看着他布满老茧却稳如磐石的手,看着他被炉火熏烤得粗糙却闪烁着执着光芒的脸庞,再低头看向操作台上那把静静躺着、蕴含着惊人力量与美感的刀胚,以及那道神秘而坚韧的“淬火线”……

刹那间,一股难以言喻的明悟如同电流般贯通全身!

他想起了老子《道德经》中那句早已熟稔于心的话:“治大国若烹小鲜”。以前,他更多理解为政策需谨慎、忌折腾。而此刻,王铁柱用他浸淫半生的淬火之道,为这句古语赋予了全新的、无比鲜活的注脚!

治国,岂不正如同这锻刀淬火?需要精准调控的“火候”——对国情的精准把握,对政策的审慎推行;需要“耐住心性”——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矛盾,不急躁冒进,也不畏缩不前;需要经受住“火与冰的淬炼”——在改革发展的深水区、在外部压力的极限挑战下,让国家的“筋骨”在一次次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坚韧、强大!

“铁柱,老同学!”李玄策深吸一口气,车间里带着油污和钢铁气息的空气涌入肺腑,他的眼神变得异常明亮,紧紧握住王铁柱那双滚烫的手,“你这一席话,真是醍醐灌顶!‘治大国若烹小鲜’,亦如锻刀,需精准调控、耐住心性!至理名言!国之重器,正是由千千万万像你这样扎根一线、精益求精的‘匠人’托举起来的!”

他拿起那把淬火成功的刀胚,冰冷的金属触感传递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感。那一道幽蓝的淬火线,在他眼中仿佛化作了国家工业脊梁上坚韧的脉络。

“铁柱,你们厂在高端数控机床刀具的国产化攻关上,遇到的最大瓶颈是什么?资金?设备?还是材料配方?”李玄策的语气变得郑重而关切。

王铁柱叹了口气,指了指旁边一台正在低速运转、显得有些老旧的数控磨床:“最难啃的骨头,就是最后精磨刃口的超硬磨料和精密磨削技术。进口的磨料和磨床……太贵了!而且卡脖子!咱们自己搞的,精度和寿命总差那么一口气,直接影响刀具的最终性能和稳定性。这就好比刀淬得再好,最后开刃开崩了,也是白搭!”

李玄策仔细听着,目光扫过车间里那些运转着却明显有些力不从心的设备,最终落在那把淬火刀胚上。他沉吟片刻,果断地说:“‘工业强基’,强就强在这些不起眼却要命的关键环节上!高端数控刀具是工业母机的‘牙齿’,牙齿不锋利,再好的机床也啃不动硬骨头!你们这个攻关项目,必须提速!回头我让部里战略技术局的同志过来,跟你们厂深度对接,梳理清楚技术路线和卡点,整合资源,重点突破!资金、设备引进渠道、材料研发合作,这些困难,我来想办法协调!”

他的话语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王铁柱愣住了,随即眼眶有些发热,他用力地点头,粗糙的大手再次紧紧握住李玄策的手,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玄策!有……有你这句话,我们这帮老兄弟,就是再掉十层皮,也值了!”

当天傍晚,李玄策谢绝了厂里的宴请,乘坐晚班飞机返回京城。机舱内灯光柔和,舷窗外已是万家灯火,如同散落在大地上的璀璨星河。他摊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就着阅读灯,提笔写下一份给相关部门的批示:

“工业之基,在精微处。今日调研哈市精密刀具厂,观特种刀具淬火之艺,深有所感。淬火之道,在于精准控温、把握时机、耐住心性,差之毫厘则前功尽弃。治国理政,亦复如是。‘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其理相通,皆需精准调控、忌折腾、忌冒进,更需在关键处承受烈火淬炼之考验。

高端数控刀具,乃工业母机之‘牙齿’,国之重器强基之关键一环。然其核心工艺,如超硬磨料、精密磨削等,尚受制于人。此非一厂一地之事,关乎国家制造之筋骨。建议:

一、将高端数控机床刀具国产化攻关,纳入‘工业强基’专项行动核心任务序列,提升优先级。

二、整合产学研资源,组建联合攻关体,集中力量突破超硬磨料制备及精密磨削工艺瓶颈。

三、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关键设备引进与自主技术研发,确保项目持续推进。

望有关部门速研,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国之强盛,始于强基;强基之要,在于千锤百炼、久久为功。”

李玄策

2013.9.22于返京途中

写完最后一个字,他合上笔记本,靠在椅背上,轻轻闭上眼。黑暗中,脑海中依然清晰地浮现着王铁柱车间里那冲天的蒸汽、那刺目的红光、那冰冷刀胚上幽蓝神秘的淬火线,以及老同学那张被炉火映照得无比坚毅的脸庞。

“千锤百炼始成钢…”他低语着,仿佛那炉火的温度、淬火的声响、老匠人的叮咛,都已融入血液,化为支撑他运筹帷幄、为国铸基的磅礴力量。窗外,大地上的灯火连成一片,如同锻炉中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着这个古老国度走向强韧未来的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