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739章 铸犁剑(2013年4月18日)

第739章 铸犁剑(2013年4月18日)(2 / 2)

他指向屏幕一角,那里展示着即将空投的压缩饼干包装袋特写。在醒目的应急标识旁,赫然烙印着一枚古朴的方形朱红印章,印文正是:“铸犁为剑”!而每一份压缩饼干内,都附着一本薄薄的、防水防火的特制手册,封面是遒劲的楷书:《孟子》救灾辑要。翻开第一页,便是那句在华夏大地上回荡千年的箴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京城,某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带着暖意。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和新印刷纸张的油墨香。十几位年龄不一的学员正襟危坐,神情专注。讲台上,穿着白大褂的培训老师正在讲解心肺复苏的要领。

王秀芹坐在第一排靠边的位置。她坐得笔直,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在脑后挽成一个利落的髻。她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紧紧盯着老师手上的示范动作,浑浊的眼珠里闪烁着一种近乎贪婪的求知光芒。她的面前摊开着一本崭新的《初级急救员手册》,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密密麻麻地做着笔记,字迹虽然有些颤抖,却异常工整。

当老师讲到如何判断意识、如何开放气道时,她甚至不自觉地跟着微微张嘴,模拟着动作。她的右手,一直无意识地放在胸前左侧的口袋位置。那里,别着一枚崭新的、亮闪闪的银色徽章——红底白十字的急救员徽章。徽章冰凉的触感透过薄薄的衣料传来,却奇异地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温暖。

一根磨损得发亮的旧怀表链,从她中山装的口袋里延伸出来,精致的金属链扣,此刻正巧妙地穿过急救徽章背面的别针孔,将这枚代表新生的徽章,与她承载着半生沧桑与悔恨的旧物,紧紧地系在了一起。每一次心跳,仿佛都能感受到徽章的棱角与怀表链的冰凉金属相互触碰的微颤。

培训结束的铃声响起。王秀芹小心翼翼地合上手册,像对待珍宝一样放进自己的旧布包里。她站起身,动作有些僵硬,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她下意识地又摸了摸胸前那枚被怀表链系住的徽章,嘴角极其轻微地向上弯了一下,一个几乎看不见、却无比真实的笑容。

李玄策家中,笼罩着一种大战前的宁静。窗外的风沙似乎小了些,夕阳的余晖给客厅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张小辉坐在铺着软垫的地毯上,面前摊着画纸和彩色蜡笔。他的小脸依旧没什么血色,但精神好了很多。他画得很认真,蜡笔在纸上涂抹出大块大块深蓝色的夜空,然后用黄色的蜡笔,用力地点上许多许多的小星星。

方清墨端着一杯温水走过来,坐在他身边,柔声问:“小辉在画什么呀?好漂亮的星空。”

张小辉抬起头,黑亮的眼睛看着方清墨,又看了看画纸上那个用红色蜡笔歪歪扭扭画出的、长发女人的轮廓——那显然是他记忆中的母亲李月竹。他的小脸上露出一丝困惑,眉头微微皱着,似乎在努力回忆着什么,又像是在思考一个很难的问题。

他伸出小小的手指,指着画纸上那个红色的“妈妈”,又指了指周围密密麻麻的黄色小星星,声音带着孩童特有的清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轻声问道:

“舅妈…妈妈她…是变成星星了吗?”

稚嫩的话语,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方清墨心中激起千层涟漪。客厅里温暖的夕阳,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窗台上,一盆绿萝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轻响。

方清墨端着水杯的手,微微一顿。她看着孩子纯真又带着困惑的眼睛,看着画纸上那个代表母亲的、孤独的红色轮廓被无数星星包围。她想起了监狱里那个执迷不悟的李月竹,想起了王秀芹胸前那枚系着怀表链的急救徽章,也想起了丈夫此刻正在“禹贡”厅内,指挥着那场与大地震怒搏斗的“铸犁”之战。

她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放下水杯,伸出手臂,将这个大病初愈、心灵敏感的孩子轻轻地、温柔地揽入怀中。她的下巴抵着孩子柔软的头发,目光投向窗外渐渐沉入暮色的天空,那里,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与张小辉画纸上的星光遥相呼应。

她的声音很轻,很柔,像在讲述一个古老的童话,又像在许下一个郑重的承诺:

“小辉…每个人,最终都会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些人…会变成星星,在天上看着他们爱的人。有些人…会留在我们心里,就像星星住在我们的梦里一样。外婆在学着救人,舅舅在保护很多人…我们都在努力,让这个世界…有更多温暖的光亮。你想妈妈的时候,就看看天上的星星,好吗?它们会告诉你,爱,一直都在。”

张小辉依偎在方清墨温暖的怀抱里,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手无意识地抓紧了她的衣角。他再次望向自己的画,看着那个红色的“妈妈”和满纸的星光,小小的嘴唇抿了抿,最终没有再问。窗外,暮色四合,万家灯火与天际初现的星辰,共同编织着人间温暖的序章,等待着即将到来的考验。铸犁为剑,剑锋所指,既是守护山河无恙,亦是抚慰人心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