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703章 房地产的泡沫之忧 (2012年10月10日)

第703章 房地产的泡沫之忧 (2012年10月10日)(1 / 2)

京城,深秋。

一场秋雨过后,空气清冽,带着泥土和落叶的气息。天空是洗过般的湛蓝,阳光透过高大的银杏树,洒下斑驳的金黄。然而,在这份秋高气爽之下,这座城市的某些角落,却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焦灼。

国安部常务副部长办公室。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京城繁华的街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但此刻,李玄策的目光并未停留在窗外的繁华上。他面前宽大的办公桌上,摊开的不是行动地图或案件卷宗,而是一份份厚重的、印着“内部参考”字样的报告和数据图表。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纸张特有的味道。报告标题触目惊心:

《关于部分一线城市房价非理性上涨及潜在风险的调研报告》

《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攀升与金融系统脆弱性关联分析》

《土地财政依赖度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

《国际主要经济体房地产泡沫破灭案例汇编及启示》

最后一份报告上,有几处用红笔做了详细的批注,字迹苍劲有力,分析鞭辟入里,落款是英文缩写“L.c.G”——李长庚(Li g Geng)。

李玄策的眉头紧锁,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红木桌面。他刚刚结束一个关于稀土案后续资源安全保障的会议,但此刻,另一种更广泛、更深沉、关乎亿万普通人安身立命的忧虑,沉沉地压在他的心头。

“咚咚。” 敲门声响起。

“进。”

秘书小刘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文件走了进来:“部长,这是刚汇总上来的最新数据,周卫国同志那边也补充了一些民间观察的细节。” 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方院士转交的李老先生对那份国际案例的补充分析,也夹在里面了。”

“好,放下吧。” 李玄策点点头。

小刘放下文件,悄然退了出去。办公室内恢复了寂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李玄策拿起那份带有父亲批注的国际案例汇编。父亲的分析一如既往地冷静、深刻,从日本“失落的十年”到美国次贷危机,清晰地勾勒出过度依赖房地产、信贷无限扩张最终导致经济系统性崩溃的可怕图景。那些冰冷的数字和图表背后,是无数家庭财富的蒸发、梦想的破灭和社会的动荡。

他放下父亲的分析,拿起周卫国提供的“民间观察”附件。这不是官方的统计数据,而是周卫国利用在德迅物流工作、接触三教九流的便利,记录下的真实见闻。几段手写的访谈摘要,字迹略显潦草,却带着生活的粗粝感:

访谈对象:陈明(化名),28岁,某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北漂5年。

“部长,您是不知道啊!我租在五环外一个老破小单间,才15平米!就这,上个月房东突然通知,下季度房租涨500!理由是…周围都涨了!我一个月工资刨去房租、吃饭、交通,基本月光!想存钱?做梦!买房?看着那房价,我连售楼处的门都不敢进!首付?那得是我爹妈砸锅卖铁、再搭上我半条命不吃不喝攒十年!可爹妈的钱也是血汗钱,我哪忍心?女朋友家里催结婚,没房…唉,难啊!”

表情: 受访时情绪激动,眼眶发红,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说到“买房”时自嘲地苦笑摇头。

访谈对象:孙大姐,45岁,某小区保洁员,老家西疆。

“俺们两口子在京城干了快十年保洁了,就盼着能在老家县城给儿子买套房娶媳妇。前几年看好的房子二十万,想着再攒攒。去年涨到三十万,俺们咬牙凑了首付想定下,结果人家说卖完了!今年再看,差不多的要四十多万了!俺们这点工资,咋追得上啊?儿子在老家厂子里干活也不稳定,急得嘴上都是泡…这房价像坐了火箭,俺们在地上跑断腿也追不上啊!”

表情: 愁容满面,布满老茧的手不停地搓着衣角,说到儿子时声音哽咽,眼神充满无力感。

访谈对象:赵先生,50岁,某小型装修公司老板。

“唉,生意难做啊!看着房价涨,可我们这些做下游的没沾多少光。材料费、人工费都在涨,利润越来越薄。关键是,现在买房的人,很多都是掏空六个钱包、背着一身债的,装修预算卡得死死的,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我们报价稍微实在点,人家嫌贵;再压低,我们就得赔本赚吆喝。这行情…泡沫太大,我这心里也悬得慌,怕哪天就‘嘭’一声…”

表情: 疲惫,眉头紧锁,手指夹着烟,烟雾缭绕中眼神忧虑。

这些来自底层的、带着体温和焦虑的声音,比任何冰冷的图表都更具冲击力。李玄策仿佛能看到那个北漂程序员深夜加班后回到狭小出租屋的疲惫身影;看到那对保洁员夫妇在银行柜台前攥着皱巴巴的存单时眼中的绝望;看到小老板面对不断压缩的利润空间时的无奈叹息。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窗外,一片新建成的、号称“国际精英社区”的高档楼盘正在举行盛大的开盘仪式。巨大的气球拱门,红地毯,西装革履的销售顾问,以及…排成长龙、脸上混合着渴望与焦虑的购房者。阳光照在那些崭新却密集得令人窒息的高楼上,反射着金属和玻璃的冷光。这幅景象,与报告中的风险预警、与周卫国记录下的民间疾苦,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对比。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玄策低声吟诵着杜甫这流传千古的诗句,声音低沉而凝重。千年前的诗人,道出的依然是当下最迫切的民生期盼。居者有其屋,这是最朴素的愿望,如今却成了压在无数普通人心头、让他们喘不过气来的大山。

他回到办公桌前,铺开一份空白的“内参”稿纸,提起了笔。笔尖悬停片刻,随即落下,力透纸背:

《关于警惕房地产过度金融化、防范系统性风险及探索民生安居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一、 现状与隐忧:当前部分城市房价脱离居民收入基本面的非理性上涨,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累积,土地财政依赖度过高,金融体系风险敞口扩大。此现象非一地之困,乃关乎经济结构健康、社会财富分配公平、金融系统稳定乃至社会长治久安之全局性问题。

二、 历史镜鉴:纵观国际(详参附件L.c.G分析),过度依赖房地产拉动经济、放任信贷膨胀催生资产泡沫,最终引发系统性危机之教训,殷鉴不远。泡沫破裂时,无分贫富,皆受重创,社会代价巨大。

三、 深层危害:

挤压实体: 过量资本涌入房市,挤压制造业、科技创新等实体经济生存发展空间。

加剧分化: 有产者财富快速增值,无产者及新市民阶层安居梦想愈发渺茫,社会阶层固化加剧。

透支未来: 年轻家庭为购房背负沉重债务,严重透支消费能力与未来发展潜力,抑制内需。

金融脆弱: 房价波动及居民偿贷能力一旦生变,极易引发银行坏账激增,威胁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