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国朴实的话语,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在李玄策眼前展开:空置的集装箱码头,焦虑的货主,苦苦支撑的物流公司,还有那些可能因此失业的工人……宏观政策的博弈,其涟漪最终拍打的,是无数像周卫国这样奋战在一线的经济细胞。
“明白了,卫国。困难是暂时的,国家不会坐视不管。你们自己也要多注意风险,尤其是现金流和合同条款。” 李玄策沉声叮嘱,心中那份“兴实业”的紧迫感更加强烈。
“哎,知道!谢谢老班长关心!我先去盯着装货了,回头再聊!” 周卫国那边传来催促的喊声,匆匆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李玄策的目光重新落回笔记本上那两行字。周卫国的困境,印证了他的判断。汇率的波动只是表象,深层的问题在于产业结构的韧性、核心技术的自主性、以及内需市场的活力。他拿起另一份报告,是科技部和工信部关于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的进展简报。他的目光在“高铁关键部件国产化率提升”、“新能源电池技术突破”、“高端数控机床研发进展”等字句上停留许久。这些,才是真正能让“水涨”的源头活水。
同时,周卫国无意中提到的“感觉像小舢板”,也提醒了他另一个隐忧——国际资本的暗流。那些异常活跃的对冲基金持仓,是否预示着有大规模的短期投机资本(热钱)正试图利用汇率预期和压力进行套利?这些“热钱”快进快出,极易冲击国内金融市场稳定,推高资产泡沫,甚至可能成为外部施压的配合力量。
他拿起红色保密电话,接通了金融监管部门的负责人:
“老王,是我,李玄策。”
“李部?请指示!”
“谈不上指示。关于近期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跨境资金的监测,要加强力度。我注意到某些离岸市场的衍生品交易异常活跃,要警惕其可能对国内金融市场和汇率稳定形成的冲击波。压力之下,金融安全的篱笆,要扎得更紧些。相关的风险预警模型和应急预案,务必保持灵敏,随时待命。”
“明白!李部提醒得非常及时!我们正在密切监控,相关预案也已梳理完毕,随时可以启动!” 对方的回答迅速而专业。
处理完这些,窗外的天色已近黄昏。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成一片绚烂的金红,城市开始亮起点点灯火。李玄策站在窗边,俯瞰着这座充满活力的巨大城市。远处的街道车流如织,近处的公园里传来孩童嬉戏的笑声,居民楼的窗户里飘出饭菜的香气。这万家灯火的安宁祥和之下,是无数像周卫国那样的奔波劳碌,是无数工厂车间的机器轰鸣,是实验室里不眠不休的灯火,也是国际市场上看不见硝烟的博弈。
汇率之争的涟漪,正从遥远的大洋彼岸扩散而来,试图搅动这片土地上的宁静。但李玄策深知,只要根基稳固,水流充沛(实体经济强健),再大的风浪也掀不翻航船。而他要做的,就是守护好这承载着亿万人希望与生计的“水”,洞察暗流,加固堤防,让这艘名为中国的巨轮,在风雨兼程中,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行稳致远。
他拿起钢笔,在笔记本那句“兴实业方是根基”的侧脸上,仿佛为这份信念镀上了一层永不褪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