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545章 汇率的涟漪(2010年10月15日)

第545章 汇率的涟漪(2010年10月15日)(1 / 2)

秋日的燕京,天空呈现出一种清透的高远。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了古老的胡同,为这座忙碌的城市点缀着诗意的宁静。然而,在金融街林立的高楼深处,在港口堆积如山的集装箱旁,在无数外贸企业的账目表上,一股来自大洋彼岸的寒流,正裹挟着名为“汇率”的议题,掀起阵阵不安的涟漪。

李玄策的办公室内,厚重的窗帘拉开了一半,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投射进来,照亮了空气中漂浮的微尘,也照亮了他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最上面几份,是来自不同智库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报告,标题无不带着刺眼的字眼:“汇率操纵指控升温”、“出口企业承压报告”、“热钱流入监测预警”。旁边,还摊开着一幅中国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图钉和细线,标注着沿海主要外贸省份的产业分布和近期经济数据。

他刚刚参加完一个跨部门的经济金融安全形势研讨会。会议室里唇枪舌剑的争论声犹在耳畔。有人忧心忡忡于外部压力可能引发的贸易战连锁反应,有人据理力争强调汇率定价权的国家主权属性,也有人提出技术性的应对方案。李玄策全程发言不多,但每一次开口,都切中肯綮,将纷繁复杂的表象剥离,直指核心。

此刻,他靠在宽大的皮质座椅里,眉头微锁,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红木桌面。阳光落在他深蓝色的制服肩章上,反射出冷静的光泽。他拿起一份报告,目光扫过其中几行关键数据:珠三角某市出口代工企业平均利润率已跌破3%;长三角某大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环比下降明显;而另一边,某些国际对冲基金近几个月对亚洲货币尤其是人民币相关金融衍生品的持仓量却异常活跃。

“汇率……” 李玄策低声自语,仿佛在咀嚼这个牵动无数神经的词汇。他翻开一本厚重的皮质笔记本,抽出一支磨得光滑的钢笔,在空白页上,力透纸背地写下两行遒劲有力的字:

“汇率如舟,实体经济为水。

水涨方能船稳,兴实业方是根基。”

这不仅仅是一句感悟,更是他洞穿这场喧嚣纷争本质的战略判断。在他看来,美国挥舞“汇率操纵”的大棒,表面是贸易逆差问题,深层却是全球经济再平衡压力下,对制造业回流、技术领先地位以及国际金融话语权的焦虑。这更像是一场披着经济外衣的战略博弈。一味纠缠于汇率数字本身的升贬,如同在漩涡中徒劳挣扎。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强健自身的经济体魄,在于那承载着国家命脉的“水”——实体经济。

他拿起加密电话,拨通了周卫国的号码。电话很快接通,背景音里混杂着集装箱卡车低沉的引擎轰鸣、码头吊机的金属摩擦声和隐约的海浪声。

“卫国,在港口?”

“李部!是啊,在津港这边盯着一批精密仪器的装船,运欧洲的,货主催得急。” 周卫国的声音带着风尘仆仆的疲惫,还有一丝掩不住的忧虑,“您找我有事?”

“没什么急事,聊聊。” 李玄策语气平和,“最近跑欧线、美线的业务,压力大吗?听风声,外头对汇率这块闹得挺凶。”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一声长长的叹息,那叹息仿佛承载着整个行业的重量。

“老李啊,不瞒您说,压力山大啊!” 周卫国的声音低沉下去,“现在跑欧线的船,装不满,运费还跌!以前一个柜子到鹿特丹,恨不得抢破头,现在呢?好多船公司都在并线、停航!货主那边也难,老外压价压得厉害,动不动就拿汇率说事,说我们东西‘变贵’了。可咱们的成本在那摆着呢!人工、材料、油费,哪样没涨?利润薄得像纸,一捅就破!我手底下好几个合作多年的中小货代,都快撑不住了。唉,这‘汇率’的风一吹,我们这跑船的、搞物流的,感觉就像海上的小舢板,晃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