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地脉监控中心。巨大的屏幕上,西南那片刺眼的红褐色干旱区域中央,一个代表高能泄漏的紫色光点正在溶洞位置疯狂闪烁。李玄策眉头紧锁,盯着方清墨同步传输过来的溶洞结构图和“龙鳞”裂纹高清影像。
那层层叠叠、边缘锐利翘起的裂纹形态……一种强烈的熟悉感击中了他。他猛地转身,在身后浩如烟海的档案柜中急速翻找。厚厚的卷宗被抽出,灰尘在灯光下飞舞。终于,他抽出一份标注着“1997-沈阳第一机床厂-重型齿轮箱断裂事故分析报告”的档案。
泛黄的图纸上,一个直径近两米的巨大合金齿轮因过载和材料疲劳,裂成了几瓣。放大镜下,那断裂面的纹理、裂纹扩展的路径,竟与千里之外云南旱田里的“龙鳞”裂纹如出一辙!报告末尾的处理方案上,一个签名力透纸背:王铁柱。采用的修复技术是当时国内罕见的“超低温渗硫强化处理”——在极低温下将硫元素渗入金属表层,填补微观裂纹,大幅提升材料表面硬度和耐疲劳强度,如同给受伤的齿轮打上无数细小的“金属补丁”。
“铁柱!” 李玄策抓起红色专线电话,声音斩钉截铁,“立刻找!97年沈阳厂事故,你用来修复断裂齿轮的‘低温渗硫’设备原型机,还有操作手册!对,就是那台代号‘寒霜焊枪’的老家伙!……别管它在哪个仓库吃灰!给我翻出来!用最快的速度,运到滇南寨子后山的溶洞口!要快!地脉……裂了!”
寒霜·滋养大地
三天后,巨大的军用运输直升机轰鸣着降落在寨子外的临时起降场。沉重的“寒霜焊枪”设备被小心翼翼地卸下。这台尘封多年的机器,外壳油漆斑驳,管道锈迹点点,却透着一种冰冷的工业力量感。
王铁柱亲自带着他最好的两个徒弟随机抵达。他看着眼前干裂的大地和焦灼的乡亲,又看看那个幽深的溶洞入口,狠狠抹了把脸上的汗和机油:“老李在电话里都说了!给地脉‘打补丁’!咱爷们儿……干的就是这个!”
溶洞深处,阴冷潮湿与洞外的酷热形成诡异反差。岩壁上闪烁着幽蓝的、不自然的微光(灵能辐射)。方清墨指着仪器上剧烈跳动的能量读数:“泄漏点就在前面钟乳石群后面!能量形态异常活跃,极具侵蚀性!”
王铁柱眯着眼,打量着那台嗡嗡启动、喷口开始凝结白霜的“寒霜焊枪”,又看看溶洞湿滑的岩壁和复杂的环境,眉头紧锁:“老方,这玩意儿当初是修平面齿轮的!在这曲里拐弯的洞里,对着凹凸不平的石头‘渗硫’,精度根本没法保证!搞不好补丁没打上,把洞炸塌了!”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李天枢蹲在旁边,小手好奇地摸着岩壁上渗出的冰凉水珠。他抬头,指着那些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奶声奶气地问:“王伯伯,这些石头柱子,像不像寨子里岩聪爷爷家挂着的……腊肉?上面滴的水,是不是像油?”
王铁柱浑身一震!他猛地看向那些倒垂的钟乳石,又看看“寒霜焊枪”的喷口,再回想渗硫工艺中需要均匀覆盖的特性……一个大胆的想法蹦了出来!
“快!去找寨民!借几把大蒲扇!越大越好!” 王铁柱吼道。
很快,几把边缘磨得发亮、浸透着岁月和汗水气息的大蒲扇被送来。王铁柱指挥徒弟,将“寒霜焊枪”喷出的、混合着强化硫元素的超低温高压气体流,精准地导向一根倒悬的巨大钟乳石尖端。同时,他亲自操起一把大蒲扇,站在下风口,对着那喷出的、带着刺骨寒意的白色气雾,奋力而均匀地扇动起来!
“扇!像给腊肉抹盐一样,把‘寒气’扇开!扇匀!” 王铁柱大吼,额上青筋暴起。
徒弟们立刻效仿。几把大蒲扇呼呼生风,将蕴含着“寒霜焊枪”强大修复能量的低温气雾,扇成一片均匀弥漫的、冰晶闪烁的冷云,温柔地笼罩向那片能量泄漏最剧烈的岩壁区域。气雾接触到岩壁,发出轻微的“滋滋”声,幽蓝的微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暗淡下去,仪器上狂躁的能量读数开始平稳回落。
洞外,一直屏息凝神的岩聪老爹突然身体一震。他猛地侧耳,苍老的脸上先是疑惑,随即涌上巨大的惊喜。他颤抖着伸出手指,指向天空。
不知何时,一丝带着水汽的凉风,悄然拂过寨子上空。干渴的大地上,那一片片“龙鳞”般的裂纹,仿佛也在这来自地底深处的“寒霜滋养”下,收敛了几分狰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