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483章 丝路·劫 (12月10日)

第483章 丝路·劫 (12月10日)(1 / 2)

>西域古墓的线索如寒冰下的暗流,让李玄策彻夜难眠。

>丝路地图在灯下铺展,枯黄羊皮纸上蜿蜒的商道,此刻成了潜伏危机的血管。

>当监测仪警报撕裂夜空,他指尖划过凉州位置——

>那里埋着盛唐锁阳关的尸骨,也跳动着地脉的命门。

---

国安部大楼深处,属于李玄策的办公室灯光,在十二月沉沉的夜色里,如同不倦的星辰。窗棂上,已悄然凝结了一层京城初冬特有的薄霜,将外面世界的霓虹与喧嚣模糊成一片朦胧的光晕。墙上的石英钟,指针沉稳地滑向午夜。

他独自站在那张巨大的丝路地脉图前。地图并非寻常纸张,而是特殊处理过的复合材料,覆盖了整面墙,上面早已用不同颜色的光点、线条和古老符号标记得密密麻麻。驼铃古道,金戈铁马,千年风沙掩埋下的辉煌与血腥,此刻都化为这张图上冰冷而危险的脉络。

指尖划过地图上西疆那片广袤而苍凉的黄色区域,最终停留在几天前标记出的那个鲜红点上——戈壁深处,那个吞噬了现代探险者生命的古老祭祀遗址。冰冷的触感仿佛还残留在他指尖,那是老同学张卫疆带来的金属残片上附着的、源自地脉深处的阴寒恶意。

“地脉之血…缚灵引…” 李玄策低声重复着女儿念墨和李长庚从拓片与残片中艰难解读出的核心信息。那不仅仅是古老的诅咒,更是指向一个庞大而危险的蓝图——沿着这条横贯欧亚的文明脐带,那些沉寂了千百年的地脉节点,如同沉睡的巨龙,正被贪婪的阴影所觊觎。

“笃笃笃。” 敲门声谨慎地响起。

“进。” 李玄策没有回头。

推门进来的是丝路地脉安全局的老部下,也是他此刻的核心助手之一,赵诚。这位技术出身、如今肩挑重任的中年人,手里捧着一个打开的加密平板,步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李部,西疆那边传回了初步的现场能量场三维建模,还有卫疆同志押送来的核心证物的初步物理分析报告。” 赵诚的声音不高,带着熬夜后的沙哑。他将平板放在李玄策面前宽大的实木办公桌上,屏幕亮起,复杂的几何线条和数据流构建出一个立体的戈壁地下空间模型,一些关键位置闪烁着不祥的暗红色能量波纹,与国庆期间监测到的地下脉冲波形有着令人心悸的相似度,却更加古老、凝练。

李玄策的目光从地图移向平板屏幕,锐利如鹰隼。他拿起桌上的老花镜戴上,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放大。“人为活动的痕迹…能量残留的聚焦点…还有那些符号的分布规律…” 他沉吟着,每一个字都像在冰冷的空气中凝结。

“是的,” 赵诚点头,手指在平板上点开另一个界面,是那些神秘符号的放大图,旁边附带着李长庚团队初步的量子模型分析,“李长庚院士和念墨同志的判断极有可能成立。这些符号,不是简单的图腾或记录,它们像…像一种古老的‘能量编程语言’。遗址核心区域的符号组合,呈现出强烈的‘抽取’与‘导引’特征,其指向性…虽然模糊,但结合地脉走向的大数据分析模型…” 他深吸一口气,指向地图上一个靠近河西走廊的位置,“初步概率指向这里——凉州古道附近,古锁阳关区域。那里,是历史上着名的绞肉场,也是丝路地脉图上标注的一个次级能量富集点。”

“锁阳关…” 李玄策的手指在地图上那个位置重重一点。指尖下,仿佛能感受到千年风沙也无法掩埋的血气与怨煞。他闭上眼睛,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历史卷宗里的记载:唐军孤城浴血,胡骑如潮水般冲击,尸骸枕藉…这些被岁月尘封的惨烈,是否也扭曲、固化了地脉的能量?是否正是敌人眼中最“可口”的祭品?

一个清晰而冷酷的图景在他脑中迅速成形:敌人沿着古丝路这条“黄金通道”和“能量走廊”,在寻找、定位那些关键的地脉节点。他们的目标绝非仅仅是破坏,而是更贪婪、更危险的——激活、抽取、利用!利用那足以撼动山川、影响气候、甚至扭曲生灵心智的磅礴地脉之力。西疆的遗址是他们的一个“探针”,一个失败的尝试,却也暴露了他们的战略方向。

“锁阳关…” 李玄策再次低语,这一次,带着一种冰冷的决断。他转身,大步走回办公桌后,坐下的动作沉稳有力,带起一阵微风,拂动了桌上几份摊开的、关于近期国内期货市场异常波动的报告。他拿起一支沉甸甸的钢笔,笔尖悬在早已准备好的一份文件首页上。

文件的标题是:**“回春计划”行动纲要(绝密)**。

“赵诚,”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在寂静的房间里异常清晰,“启动‘回春计划’。优先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