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400章 国旗的重量(2008年8月1日)

第400章 国旗的重量(2008年8月1日)(2 / 2)

“呃啊——!”一声压抑着巨大力量的低吼从他胸腔深处迸发!他用尽全身的力气,不顾一切地拉动绳索!

“咯吱——嘎嘣!”断裂的旗杆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碎石纷落如雨。那半幅国旗,裹挟着王小雨的准考证所承载的所有未竟的希望与沉重的哀思,在染血的绳索牵引下,猛地挣脱了断口的束缚!

呼啦!

半幅残破却依旧鲜红的五星红旗,在2008年8月1日正午灼热的阳光下,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之上,迎风展开!它猎猎作响,破损的边缘在风中剧烈抖动,像一面不屈的战旗,又像一个无声的呐喊!旗帜上沾染的血迹,在炽烈的光线下,红得惊心动魄!

风吹过废墟,卷起尘埃,也吹动了那面高高飘扬的残破红旗。李玄策站在断杆之下,仰着头,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脸上湿漉漉的,分不清是汗水还是别的什么。掌心伤口的血,一滴一滴,落在滚烫的瓦砾上,如同无声的祭奠。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北京,奥运志愿者主调度中心。

巨大的指挥厅里,人声鼎沸却秩序井然。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对讲机里的呼叫声汇成一片充满活力的海洋。一面占据了整面墙的巨大电子屏幕,是这座庞大城市的微缩模型。此刻,屏幕上正闪烁着数以万计的、密密麻麻的蓝色光点!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个佩戴着统一电子腕带的奥运志愿者,实时显示着他们的位置和状态!

光点如同星辰,覆盖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场馆入口、交通枢纽、信息亭、医疗站……它们密集地流动着,勾勒出这座奥运之城的血脉与神经。屏幕前,几十名调度员紧盯着各自的区域,手指在键盘上飞快跳动,发出简洁清晰的指令。

“c3区鸟巢东安检口志愿者增援两名!”

“t2大巴专线第7车次志愿者已到位!”

“水立方观众引导组,备用雨衣已送达指定点位!”

一个年轻的女调度员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目光无意间扫过屏幕边缘。在代表城市西北角、相对偏远的一片区域,蓝色光点明显稀疏了许多,形成了一片不规则的、模糊的暗影轮廓。她皱了皱眉,调出该区域地图进行比对。

旁边的老调度员瞥了一眼她的屏幕,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沉重:“别看了,丫头。那儿…是系统根据汶川地区重建志愿者报名时的原籍地址自动生成的映射图。那片‘空缺’,是…汶川的形状。”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虚虚地划过那片光点稀疏的区域,指尖仿佛触碰到了一道无形的伤痕。“很多孩子…回不来了。但他们的家乡,他们的名字,都在这里。”

年轻女调度员的手指僵在了键盘上,怔怔地看着那片“空缺”。屏幕上,无数代表志愿者实时位置的蓝色光点依旧在忙碌地闪烁、流动,汇聚成一片光的海洋。而那片沉默的、代表着汶川的“空缺”,如同海洋深处一个静默的漩涡,无声地诉说着巨大的缺失和永恒的纪念。这动态的光点图与那片静止的“空缺”形成的对比,在喧嚣的指挥中心里,凝固成一种无声的、震撼人心的史诗感。

---

一份厚厚的《奥运专项物资审计报告(阶段性)》静静地躺在李玄策副部长的办公桌一角。在报告最后,不起眼的附录部分,夹杂在一长串枯燥的数字和物资清单条目之间,有这样一行手写体的备注:

> **附注7:接收匿名捐赠汽油加油卡,共计30张(面值不详),捐赠人留言:“给跑灾区的车加点油”。经查,油卡登记使用车辆均往返于汶川震区物资转运线路。**

> **——审计员:林晓月 2008.7.28**

窗外,北京的阳光灿烂。李玄策的目光在那行小字上停留了很久。他想起了386章里,那个在震后泥泞路上,把最后半箱油匀给救护车,自己推着抛锚的破卡车默默走了十几里山路的老司机老周。那沉默的背影,和这30张没有署名的油卡,在时空的两端,被同一份朴素的愿望连接。

他拿起笔,在“匿名捐赠”四个字同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属于国旗、属于准考证、属于无数无名者的重量,一起锁进了抽屉深处。

废墟之上,那半幅染血的国旗,仍在风中猎猎飘扬。它很轻,只是一块布;它很重,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伤与韧,生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