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提炼心得(2 / 2)

“还有吗?” 万震云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急切,他能感觉到,儿子的心得远不止这些。

万剑一歪着头想了想,又补充道:“我还发现,劈剑的时候,气不能只聚在剑刃中部,还要顺着剑刃往下走一点,到剑尖下方,这样劈下去的时候,剑不会歪。之前我气只聚在中部,劈树枝的时候剑总往旁边偏,后来把气往下挪了一点,就稳多了!”

他拿起木剑,对着庭院里的一根细树枝,按照自己说的方法,将气聚在剑刃中部偏下的位置,腰腹猛地发力,木剑带着沉稳的风声劈下 ——“咔嚓” 一声,树枝被整齐斩断,木剑却没有丝毫偏移,稳稳地停在地面上方。

“还有接招的时候,” 万剑一又说道,“要是对方的剑从上面劈下来,我用剑去挡,气要先聚在剑脊上,等挡住的瞬间,再把气往剑刃上移,这样既能挡住对方的力,又能顺着劲反击。上次苍松用树枝劈我,我就是这么做的,一下子就把他的树枝压下去了!”

万震云静静地听着,心中的惊喜愈发强烈。万剑一所说的每一条心得,都没有复杂的理论,全是从实战中总结出的朴素经验,却条条暗合青云剑法的核心原理:“劈剑气延剑刃” 对应剑法中 “力贯剑身” 的要义,“接招气转剑脊” 则是 “守中带攻” 的基础法门。更难得的是,这些心得中还带着几分万剑一自己的独到见解,比如通过 “气的位置微调” 解决剑招偏移问题,用 “水流绕石” 解释卸力逻辑,比宗门典籍中的教条更鲜活、更贴合实战。

“剑一,你说得太好了!” 万震云忍不住打断儿子,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这些心得看似简单,却抓住了剑招与真气配合的关键,很多外门弟子修炼三五年,都未必能领悟到这些道理,你却能通过自己的摸索总结出来,还能有自己的想法,实在难得!”

万剑一被父亲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说:“我就是觉得这样练剑更顺手,没想到这么厉害。爹,那我的这些想法对不对呀?有没有哪里错了?”

“没有错,不仅没错,还很精妙!” 万震云认真地说,“你说的‘气聚剑尖’‘气散剑身’,其实就是青云剑法中‘聚气归一’‘散气护形’的基础用法;‘气走手臂外侧卸力’,对应着‘卸力诀’的核心经脉路线。只是你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这些原理,比死记硬背典籍要深刻得多。”

他拿起万剑一的笔记,翻到空白页,提笔在上面写下 “聚气归一(刺剑)”“散气护形(扫剑)”“卸力诀(气走臂外)”,每一条后面都标注了万剑一的比喻:“细针”“薄布”“水流绕石”。“这些是你自己摸索出的宝藏,要好好记下来,以后修炼遇到新的问题,再回头看看这些心得,说不定能有新的启发。”

万剑一凑过来看着父亲写的字,眼睛里满是光芒:“爹,原来我的这些想法,跟青云剑法的厉害招式是对应的呀!那我以后是不是能练更厉害的剑招了?”

“当然可以,” 万震云放下笔,摸了摸儿子的头,眼中满是期待,“不过在学新剑招之前,我们要把这些心得再好好打磨打磨,让它们更系统、更完善。比如‘气聚剑尖’,我们可以再试试不同的聚气速度,看看哪种速度最适合刺剑;‘气走臂外卸力’,也可以试试气的流量多少,卸力效果最好。把基础打牢了,以后学更难的剑招,就能事半功倍。”

万剑一点点头,用力握紧了手中的木剑:“我知道了爹!我明天就开始试,把这些心得都练得更熟练!”

夕阳渐渐落下,夜色开始笼罩青云山。父子俩坐在庭院的石凳上,借着最后一丝天光,继续探讨着剑招与真气的运用 —— 万震云时不时提出问题,引导万剑一深入思考;万剑一则积极回应,分享自己的新想法,偶尔还会拿起木剑演示。庭院里没有了白天的剑鸣,只有父子俩温和的对话声,伴着林间的晚风,格外温馨。

万震云看着身边兴致勃勃的儿子,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万剑一的修炼之路才刚刚开始,却已展现出如此惊人的天赋与悟性。这些从实战中提炼出的朴素心得,不仅是万剑一现阶段的修炼成果,更是他未来成为顶尖剑修的重要基石。而自己能做的,就是守护好这份天赋,引导他在修炼之路上稳步前行,让这颗剑修的新星,在青云山的天空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夜色渐浓,万震云起身点亮了庭院里的灯笼,昏黄的灯光照亮了石桌上的笔记与木剑。万剑一依旧坐在石凳上,捧着笔记认真翻看,时不时还会拿起木剑,在灯笼下比划两下,小小的身影在灯光下,透着一股远超年龄的坚定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