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顾承翊全力追查父亲失踪线索,苏瑶发现关键日记的当口,顾氏集团内部,一场新的风波正在酝酿。
此前因新规受挫的智科科技AI项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合规改造后,本已逐渐走上正轨。然而,就在项目即将迎来一个重要阶段性成果评审的关键时刻,却突然爆出问题——项目核心算法团队的三名骨干工程师被竞争对手以高薪挖走,同时带走了部分未公开的关键技术资料!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不仅让项目进度严重受阻,更让市场对顾氏在AI领域的研发能力和团队稳定性产生了严重质疑。智科科技的股价应声下跌,连带拖累顾氏集团母公司的市值蒸发近百亿。
这本是一次突发的商业竞争事件,但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眼中,却成了攻击顾承翊的绝佳武器。
以王董为首的派系,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在董事会内部煽风点火。他们指责顾承翊管理不善,人才流失严重;质疑他当初大力投入AI领域的战略决策是否正确;更有人含沙射影地提及他近期“精力分散”,似乎被“私事”所扰,暗示他未能全身心投入集团管理。
这无疑是射向顾承翊的**一支暗箭**,角度刁钻,直指其领导能力和专注度。
集团总部顶层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季度董事会正在召开,议题很快就被王董等人引到了智科科技的人才流失事件上。
“承翊啊,”王董慢条斯理地开口,手指轻敲着桌面,语气带着长辈式的关切,眼神却锐利,“智科这件事,影响很坏啊。核心团队被一锅端,这说明我们的激励机制、我们的企业文化凝聚力,都出了大问题!这不能不让人怀疑,集团目前的管理层,是否还有能力带领我们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他身旁的一位李姓董事立刻附和:“王董说得对。而且我听说,顾总最近似乎花了不少精力在追查一些……陈年旧事?当然,为人子者,孝心可嘉。但作为集团掌舵人,是否应该分清主次,将集团的利益和发展放在首位呢?”
这话语看似体谅,实则诛心,直接将顾承翊调查父亲失踪之事与“玩忽职守”划上了等号。
会议室内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不少中立董事的目光也带上了审视的意味。
顾承翊坐在主位上,面沉如水。他早就料到王董等人会借此发难,却没想到他们会如此卑劣,将他调查家事作为攻击的靶子。他放在桌下的手微微握紧,但脸上依旧保持着惯有的冷静。
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将目光投向负责智科业务的副总裁:“张总,你来详细汇报一下事件经过和我们已采取的应对措施。”
张副总裁立刻起身,详细说明了情况,包括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追责,如何启动紧急招聘和内部培养计划填补空缺,以及项目目前的实际进展和后续规划。他的汇报条理清晰,应对方案具体可行,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在场董事的情绪。
待张副总裁汇报完毕,顾承翊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首先,关于智科事件,这确实是我们在人才管理和风险防范上的疏忽,管理层责无旁贷。但我需要强调的是,这首先是一场恶性竞争,对手不惜代价、不择手段。我们已经采取了法律和技术手段反制,并且,核心技术壁垒并非那么容易突破,我们的研发底蕴仍在。”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王董等人,继续说道:“其次,关于我的精力问题。我可以明确告诉各位,调查我父亲的事情,是我作为人子的责任,但我从未因此耽误过任何一项集团重大决策和工作。如果各位怀疑我的专业性和投入程度,大可以检视我上任以来集团的业绩报表和战略推进情况。”
他拿出平板电脑,调出一组数据:“在我接手集团的这几年里,集团市值增长了多少?核心业务利润率提升了多少?新兴领域的布局取得了哪些突破?这些,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事实。不能因为一次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就否定整个管理团队和集团的发展战略!”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回应了所有的质疑。一些原本摇摆的董事纷纷点头。
“至于AI战略,”顾承翊看向王董,眼神深邃,“我记得当初这个方向,王叔您也是投了赞成票的。科技创新本就伴随风险,因噎废食绝非良策。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总结经验,加固防线,而不是自乱阵脚,否定过去!”
王董被他一番话噎住,脸色有些难看,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反驳。
这次**董事会的暗箭**,虽然来势汹汹,但顾承翊凭借其扎实的业绩、清晰的思路和强大的气场,再次成功化解。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王董派系绝不会善罢甘休,内部的斗争远未结束。而他,必须在追查父亲下落和稳住集团大局之间,找到最艰难的平衡。会议结束后,他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眼神愈发坚定。无论是商场暗箭,还是家族谜团,他都必须一一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