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316章 二五计尾声:始皇诏天下,咸阳聚群英,阿房宫待听千秋绩

第316章 二五计尾声:始皇诏天下,咸阳聚群英,阿房宫待听千秋绩(2 / 2)

小张正在测试新培育的杂交麦品种,驿卒送来诏书,他看完后立刻召集农科人员:“通知各郡县农官,整理五年农产数据!润疆杂交麦亩产5.1石,速生猪存栏1.2万头,蛋鸭年产蛋300万枚,保温畜棚推广800座,这些数据要核对三遍,确保无误!”

“张大人,咱们还有农科技术推广的人数,要不要算进去?”一名农官问。

“当然要!”小张道,“五年间,教农夫种麦的技术员150人,教牧民养殖的300人,这些都是功绩,要写进汇报里,让陛下知道,农科不仅出产量,还出人才!”

咸阳·吕雉府

吕雉正在查看全国商票流通总账,内侍送来诏书,她看完后嘴角扬起笑容,对管家道:“即刻通知各商贸馆,整理五年商贸数据!商票流通总量300万钱,丝路商队增长50支,南洋商路开通后交易额达120万钱,各商贸馆盈利多少,减免商税多少,都要精细化统计!”

“夫人,胶东的海带、岭南的鱼干,这些特产的交易额要不要单独列明?”管家问。

“要!”吕雉道,“每一项特产,从产量到销量,再到利润,都要做细分表,陛下要的是数字化,咱们就要给得明明白白,让百官看看,商贸如何盘活大秦经济!”

咸阳·学堂祭酒府

扶苏正在批改各地学堂的教学报告,驿卒送来诏书,他放下手中的毛笔,对祭酒道:“召集各地学堂祭酒,整理五年兴教数据!

学堂从100所增至1200所,入学孩童从5000人增至8万人,识字百姓从10万人增至35万人,双语课本印发多少册,夜校培训多少成人,都要一一核对!”

“公子,润疆、西域的学堂,因为语言差异,入学率稍低,要不要注明?”祭酒问。

“要注明,但更要写清楚,我们如何通过双语教学,让入学率逐年提升!”

扶苏道,“数据要真实,既要报成绩,也要报改进之处,这才是陛下要的精细化汇报!”

胶东·东拓第一军团

周勃正在查看海带养殖和连弩训练的记录,驿卒送来诏书,他立刻召集预备队队正:“赵虎,整理连弩预备队的训练数据!五年训练新兵多少人、连弩射程提升多少步、实战多少次、胜率多少;还有海带养殖,亩产多少斤、编甲多少副、卖干货赚多少线,都要精准!”

赵虎道:“将军,俺们连弩的射速从3支\/分钟提升到8支\/分钟,海带亩产520斤,编甲300副,赚了8600钱,这些数据都记在账本上,错不了!”

周勃点头:“好!到了咸阳,俺们要让西征军团的人看看,胶东的铁军,不仅能打仗,还能靠山海资源增收!”

十五天筹备期,大秦上下一片忙碌

驿车在秦道上穿梭,带来各地的问询和补充指令;郡县的文书们埋首于账本和名册,算盘声此起彼伏;军团的参军们对着地图,核算拓土的每一寸土地;农科的技术员们重新丈量麦田,确保亩产数据精准;商贸馆的总管们核对每一笔交易,整理商票流通的明细。

咸阳城也渐渐热闹起来,各地的代表陆续抵达,有的带着装满卷宗的马车,有的背着厚厚的账本,有的提着装着数据图表的木箱,他们住进朝廷安排的驿馆,白天整理材料,晚上互相交流,空气中弥漫着既紧张又期待的气息。

阿房宫也在加紧布置,汇报大殿内,墨家造的巨大沙盘矗立中央,标注着大秦五年的拓土成果;殿壁上悬挂着空白的绢帛,等待着各代表汇报时,用笔墨书写下关键数据;案几上摆放着算盘、笔墨、卷宗夹,一切都为腊月初十的总结汇报做着准备。

始皇帝偶尔会亲临阿房宫,查看布置情况,看着空荡荡的大殿,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百官齐聚、数据满墙的景象,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大秦的二五计,究竟能交出怎样一份答卷?”

始皇帝望着远方,心中充满期待,“腊月初十,朕要听的,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大秦百姓的口粮、士兵的铠甲、商队的马蹄、孩童的书声,凝结成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数字!”

腊月初八,最后一批代表——来自西域安息边境的商队总管,乘坐墨家加急驿车抵达咸阳,他手里抱着厚厚的商贸账本,脸上满是疲惫,却难掩激动:“终于赶上了!这五年的西域商贸数据,一个字都没少!”

咸阳城的烛火,比往常更加明亮,各地代表的驿馆里,依旧灯火通明,他们正在做最后的核对,确保每一个数据都准确无误,每一份汇报都详实精细。

腊月初十,越来越近了。

阿房宫的钟声,即将为大秦第二个五年计划,敲响总结的序幕。

而那些即将被念出的数字背后,是农夫们布满老茧的双手,是士兵们铠甲上的伤痕,是教书先生沙哑的嗓音,是商人奔波的足迹,是大秦上下五年来,用汗水和热血浇灌出的繁荣与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