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铜钟敲过未时,殿内烛火通明,青铜鼎中檀香袅袅,始皇帝端坐龙椅,目光扫过阶下百官,神情威严如泰山。
二五计推行四年又十一个月,大秦的疆土东抵胶东半岛,西至波斯边境,南达南洋城邦,北拒匈奴腹地,处处是丰收的麦田、繁忙的商队、整齐的学堂,一派欣欣向荣。
“李斯!”始皇帝开口,声音雄浑如雷,震得殿内梁柱似乎都在共鸣。
“臣在!”丞相李斯躬身出列,手中捧着一卷空白的诏书绢帛,笔墨早已备好。
“拟诏!”始皇帝抬手,指尖划过案上的二五计中期录,“大秦第二个五年计划,腊月廿三收官,今召天下诸方,于腊月初八之前,齐聚咸阳!”
李斯提笔蘸墨,笔尖在绢帛上停顿,静待下文。
“腊月初十,于阿房宫召开二五计总结汇报大典!”始皇帝一字一顿,每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十五天筹备期,军、政、学、农、商,各阶层、各郡县,皆需派代表参会!”
殿内百官屏息,无人敢打断。
“汇报要求——数字化、精细化!”始皇帝加重语气,“农需报亩产、存栏、增收之确数,军需报拓土、护商、军粮储备之明细,政需报郡县治理、户籍增长、赋税收缴之精准数据,学需报学堂数量、入学率、识字数之详实记录,商需报商票流通、交易额、商路拓展之具体账目!”
李斯飞快落笔,绢帛上的简体汉字透纸背,将每一条要求都清晰记录。
“凡参会代表,需携带成册卷宗,图文并茂,数据可查、可核、可溯!”始皇帝继续道,“不准泛泛而谈,不准虚言谎报,朕要亲眼看看,这五年,大秦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百姓,都得了多少实利!”
御史大夫上前躬身:“陛下,各郡县距离咸阳远近不一,腊月初八之前齐聚,恐有偏远之地赶不及?”
“朕早已虑及!”始皇帝指着殿外,“墨家改良的加急驿车,车轮包橡胶,日行三百里;沿途驿站增设换马点,诏书传送一日千里,各郡县接诏后,即刻启程,十五天足矣!”
“臣遵旨!”御史大夫退下,心中暗叹陛下思虑周全
“李斯,诏书拟好后,即刻加盖玉玺,分送天下!”始皇帝道,“军送东拓、西征、北境三大军团,政送三十六郡郡守,学送各地学堂祭酒,农送农科各分部,商送各商贸馆总管,不得有误!”
“臣领旨!”李斯捧着刚拟好的诏书,转身走向殿外的玉玺台,内侍早已备好传国玉玺,鲜红的印泥盖在绢帛上,“大秦皇帝诏曰”六个大字瞬间醒目。
诏书一式百份,很快由驿卒分领,他们身着黑色驿服,腰间挂着“加急”令牌,翻身上马,马蹄声如密集的鼓点,冲出咸阳宫,奔向大秦的四面八方。
西域·西征军团营垒
英布正在查看西域麦田的收割数据,亲兵捧着诏书闯入:“将军!咸阳加急诏书!”
英布放下手中的账本,接过诏书展开,目光扫过,脸上露出凝重之色:“腊月初十,阿房宫总结汇报,数字化、精细化……”
他转身对参军道:“即刻整理军团五年功绩!拓土多少里、收服多少部落、护商多少支、军粮储备多少石、伤兵治愈率多少、农科技术推广多少亩,一一列明,数据要精准到个位数!”
“是!”参军领命,立刻召集文书,营垒内的烛火彻夜通明,账本、地图、名册堆满了案几。
钟离昧走进来,手里拿着西域商票流通账本:“将军,俺们护商的安全率100%,商票流通量达80万钱,这些数据都要写进去?”
“当然!”英布道,“陛下要的是实据,每一个数字,都要对应具体的事件、具体的时间,不能有半点含糊!”
胡亥正在帮百越部落清点稻鱼产量,驿卒策马赶到,高声喊道:“胡亥大人!咸阳诏书!”
胡亥接过诏书,看完后眼睛一亮,对身边的钟离恒道:“周校尉,赶紧准备汇报材料!咱们的稻鱼共生亩产多少、水渠灌溉多少亩、橡胶种植多少亩、百越部落识字率提升多少,都要算清楚!”
“放心!”钟离恒笑着道,“俺们早有准备,这五年的账本,记了满满十册,杂交稻亩产3.2石,鱼亩产210斤,橡胶林1200亩,识字率从12%提升到45%,数据都准着呢!”
胡亥点头:“好!咱们东拓军团的功绩,要让陛下和百官看看,山海之间,也能种出丰饶天地!”
润疆·农科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