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婶听得连连点头,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小郑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包“海带肥”,递给张婶,“这是我特意给你留的,撒在海里,能让海带长得更快更好。
到了年底,你就能收获满满的干货啦!”
正说着,互助社的老李驾着货车来,车斗里装着竹编晒筐:“王大哥,赵队长催着要干货呢!
他说西域的安息商人爱用海带炖羊肉,上次送的50斤三天就卖完了,这次要200斤,给2000钱!”
王老大眼睛一亮,赶紧招呼村民:“大家搭把手!
把海带运到晒场,摊匀了晒,别堆太厚,中午翻一遍,傍晚就能收!
张婶,你帮着看晒场,晚上俺分你两斤干货!”
村民们立刻忙活起来——男人们扛着海带往晒场跑,褐色的海带铺满了晒场,像一片褐色的地毯;
女人们蹲在晒场边,用淡水冲洗海带,把杂质挑出来;小郑则在旁边指导,教大家怎么摊海带才能晒得均匀。
“王大哥,你看这海带多厚!”
张婶捏着一根海带,“以前野采的海带薄得像纸,晒出来没半两,你这养殖的海带,一根就能晒一两干货,10亩地能晒多少啊!”
王老大算着账:“一亩地能收鲜海带200斤,晒成干货20斤,10亩就是200斤,赵队长给2000钱,比去年野采赚的多十倍!
明年俺再扩5亩,让俺家小子去郡里上太学!”
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海带开始变软,王老大带着大家翻晒:“翻的时候轻着点,别把海带弄碎了,碎了卖不上价,丝路商队要整根的,方便运输!”
小郑坐在晒场边,给大家递温水:“等晒干了,用麻布包好,放在防潮的竹筐里,赵队长的货车有防潮布,运到西域也不会返潮,卖相好,价钱还能再涨点!”
傍晚时分,海带终于晒干了,褐色的干货透着光泽,王老大用秤一称,刚好200斤:“老李,你数数,200斤,一点不少!
赵队长要是还想要,明年俺多养,保证供得上!”
老李接过海带,装进货筐:“放心!
赵队长说以后每月都要200斤,还介绍了罗马商人,说罗马人爱用海带做汤,以后你的干货能卖到罗马去,赚更多钱!”
张婶看着满筐的干货,心里更踏实了:“王大哥,俺明天就去互助社订材料,你教俺搭养殖架,俺也想跟你一样,晒干货卖钱,让孙娃过上好日子!”
王老大拍着张婶的肩:“没问题!
俺明天就带你去看滩涂,小郑也会来教你,咱们胶东的海边,以后要全种上海带,让家家户户都能靠海带赚钱,都能‘物产丰饶’!”
夕阳西下时,货车载着海带干货驶离海边,王老大和张婶站在晒场上,望着远处的海带田,浮漂在余晖里闪着光。
王老大想起明年的计划——扩种海带,盖新晒场,教更多村民养殖,他知道,这10亩海带不仅带来了2000钱,更带来了胶东渔民的好日子,带来了“人丁兴旺,物产丰饶”的希望。
第二天一早,张婶就跟着王老大去互助社订了材料,小郑也来帮着规划养殖架,胶东的海边,又多了一片忙碌的身影,褐色的海带在海里轻轻晃,像在诉说着渔民们即将到来的红火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