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农科站开课(1 / 2)

陈农官教堆肥,老农学“麦糠拌粪肥”

润疆流沙农站的晒场上,刚收完早稻的麦糠堆成了小山,风一吹,细糠飘得满地都是。

王大伯蹲在旁边,看着自家田里发蔫的波斯麦苗,狠狠啐了一口:

“这破粪肥真没用!

撒了三车生羊粪,苗没长壮,倒烧枯了半垄,

还不如去年的草木灰管用!”

晒场周围围了不少农户,有老秦户,也有西域归附的农户,

个个都皱着眉——今年波斯麦种得多,牛羊粪不够用,不少人图省事直接撒生粪,结果要么烧苗,

要么肥效慢,麦苗长得参差不齐。

刚从北境赶来的陈农官挤开人群,手里举着个装着黑褐色肥料的陶罐,声音洪亮:

“乡亲们别急!不是粪肥没用,是你们没‘喂’对法子!

今天农科站开课,教大家堆‘麦糠拌粪肥’,肥效比生粪高三倍,还不烧苗!”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阿木(西域归附农户)捧着个破陶碗,里面装着烧枯的麦苗:

“陈农官,这生粪咋就不行?

俺们在安息时,都是直接撒羊粪,虽然长慢点,也没烧过苗啊!”

“安息的土是沙质,润疆的土含碱,生粪发酵时会发热,碱土吸热快,苗不烧才怪!”

陈农官把陶罐里的肥料倒出来,黑褐色的粪肥疏松透气,还带着淡淡的土腥味,

“你们看这堆肥,是麦糠拌羊粪腐熟的,发酵时温度低,

还能疏松土壤,中和碱气,保准苗长得壮!”

王大伯却摇着头摆手:

“堆肥多麻烦!

生粪拉来就能撒,堆肥得等十天半月,耽误了追肥咋办?

俺家的苗可等不起!”

“不用十天!

按俺的法子,五天就能腐熟,比生粪见效还快!”

陈农官笑着拍了拍身边的麦糠堆,“这麦糠就是宝贝,

以前都当柴烧,拌进粪里,既能加速发酵,又能当肥料,一举两得!”

一、堆肥开课:原理通俗讲,老农起疑心

农科站的空地上,陈农官早准备好了演示用的材料:

三堆羊粪、两堆麦糠、一担清水、一把铁耙,还有几个温度计(墨家造的简易版,能测发酵温度)。

他先把麦糠和羊粪按“一比二”的比例拌在一起,铁耙翻动时,

细糠混着粪块,渐渐变得松散。

“大家看,麦糠是‘骨架’,能让粪堆透气,氧气足了,发酵才快;

羊粪是‘肉’,提供养分;

清水是‘血’,保持湿度,缺一不可!”

陈农官边拌边说,还把温度计插进粪堆,“发酵温度不能超过五十度,

超过了就烧肥,加麦糠就能降温,这就跟咱们盖房子留窗户透气一个理!”

阿木看得认真,手里的小本子记个不停:

“麦糠一,羊粪二,加水拌湿……陈农官,麦糠不够咋办?

戈壁上的骆驼刺能代替不?”

“能!

只要是干秸秆,切碎了都能用!”

陈农官笑着点头,“骆驼刺纤维粗,拌进去更透气,

就是得切短点,不然发酵慢!”

可王大伯还是不放心,他凑到粪堆前闻了闻,一股粪臭味扑面而来:

“这玩意儿发酵完真不烧苗?

去年俺撒了半车腐熟的牛粪,照样烧了苗,说不定是你这法子不行!”

陈农官早有准备,指着晒场边的两块试验田:

“王大伯,您看那两块地,左边撒的生粪,苗枯了一半;

右边撒的麦糠拌粪堆肥,苗高了一尺,叶片还绿。

这是三天前种的,您自己去看!”

王大伯半信半疑地走过去,蹲在田边对比——左边的麦苗叶片发黄,根须发黑;

右边的麦苗根系发白,叶片舒展,连麦秆都比左边的粗。

他摸了摸堆肥的土壤,疏松得能插进手指,比生粪地的板结土强太多。

“这……这还真不一样!

可堆肥咋翻啊?

俺们老胳膊老腿,翻不动这么大的粪堆!”

二、实操演示:墨家送耙,翻堆省劲

“别愁!”

墨家学徒小李推着一辆带铁齿的手推车过来,车斗里装着十几把“翻堆耙”——木柄长三尺,

耙齿是弯曲的铁条,比普通铁耙轻便还结实,

“这是巧成城新造的翻堆耙,耙齿能勾住粪块,

一拉就能翻,比用铁锹省劲十倍,老人家也能推得动!”

小李拿起耙子演示,插进粪堆后轻轻一拉,粪块和麦糠就翻了个身,松散的粪堆露出里面的温热土壤。

王大伯接过耙子试了试,果然不费劲,翻了几下就出汗了:

“这耙子真管用!

以前用铁锹翻粪,一天翻半堆就累得直不起腰,这玩意儿半天就能翻完!”

陈农官趁机教大家“分层堆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