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240章 农具量产:巧成城造曲辕犁5万具,送北境冻土区

第240章 农具量产:巧成城造曲辕犁5万具,送北境冻土区(2 / 2)

“用‘接木法’!

把断的地方削平,加两根铁条夹住,再用榫卯固定,比原来还结实!”

他手把手教阿石操作,没半个时辰,断犁辕就修好了,试了试拉力,稳稳当当。

李信看得佩服:

“曹主事真是全才!

不仅会造犁,还会修,北境有您在,俺们也放心。”

“这是墨家的本分。”

曹平擦了擦汗,“送犁不光是送工具,还得让他们能用、能用久,

不然造再多也是白搭。”

三、北境接犁:丁零人惊叹,试犁开黑浪

第七天清晨,车队终于抵达贝加尔湖以南的北境开荒点。

董翳带着秦军士兵和丁零人早就等在驰道旁,

看到绵延的马车和车上的曲辕犁,人群瞬间炸开了锅——丁零人围着马车,

伸手摸着凉硬的犁铧,眼睛都直了。

“这就是巧成城的曲辕犁?

比俺们的石镐亮多了!”

丁零首领律蒙走到一具犁前,试着扶了扶犁架,“这木辕是弯的,真能让两匹马拉动?”

曹平笑着让李信牵来两匹杂交马,亲自扶犁:

“律蒙首领,您瞧好了!”

马一发力,曲辕犁稳稳前进,寒铁犁铧“咯吱”扎进冻土,

翻出黑黝黝的泥土,碎土耙跟着把土块耙碎,比石镐挖的深一倍,还均匀。

丁零少年阿骨看得眼睛发亮,跑过来拉曹平的袖子:

“曹师傅,俺也想试试!

俺爹用石镐挖地,手都磨出血泡了!”

曹平把犁把交给阿骨,手把手教他:

“扶稳了,身子往前倾,遇到石头就抬犁,别硬耕。”

阿骨学得认真,虽然一开始犁沟歪歪扭扭,

却真的耕出了一道深痕,丁零人顿时欢呼起来。

“太厉害了!

这犁一天能开五亩地!”

丁零猎手巴图凑过来,看着翻出的黑土,

“俺们用石镐挖半天,才挖一亩,有这犁,

今年两百亩麦田的目标,十天就能完成!”

董翳拍着曹平的肩,声音里满是激动:

“曹主事,你们真是雪中送炭!

冻土再等三天就化透了,这犁一来,春播肯定赶得上!

丁零人以后再也不用靠打猎过活,能踏踏实实种麦了!”

四、授技开荒:犁铧破冻土,希望满北境

接下来的日子,曹平和学徒们在北境开起了“曲辕犁教学课”。

秦军士兵和丁零人分成五十组,每组围着一具犁,

曹平教大家调深浅、修犁铧,老铁教大家打磨犁刃,阿石教大家给犁辕上油防裂。

“律蒙大叔,这犁铧用三天就得磨一次,不然会钝!”

曹平拿着磨石,演示着打磨犁铧的角度,

“磨的时候要顺着刃口,别磨反了,不然耕不动冻土。”

律蒙拿着磨石跟着学,动作有些笨拙,却格外认真:

“俺记住了!

这犁是大秦送的宝贝,得好好护着,以后俺们丁零人自己磨,不用麻烦你们。”

巴图学得最快,第二天就带着几个丁零汉子开起了荒。

曲辕犁在冻土上“咯吱”作响,翻出的黑土像波浪一样铺开,

阿骨跟在后面,用小铲子把漏耕的地方补好,嘴里喊着:

“加油!再耕一亩,就能种波斯麦了!”

没几天,意外发生了——一具犁的犁架断了,丁零人慌了,赶紧找曹平。

曹平一看,是犁辕的铁榫卯松了,他拿出锤子敲了敲,又加了个木楔子:

“没事!

这是小毛病,你们以后发现榫卯松了,自己敲紧就行,不用怕!

丁零人看着曹平熟练的动作,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阿骨还特意在木牌上画了修犁的步骤,挂在暖棚里:

“这样俺们忘了,看画就知道咋修!”

春播开始时,5万具曲辕犁全部派上了用场。

北境的冻土上,到处是犁耕的“咯吱”声,秦军士兵和丁零人一起劳作,

犁沟整齐划一,波斯麦种子撒在黑土里,很快就冒出了嫩绿的芽。

董翳站在田埂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对曹平说:

“这5万具犁,能开50万亩冻土,够北境十万百姓吃一年了!

以前总说北境是‘不毛之地’,现在有了墨家的犁、农家的种,

这里要变成大秦的‘北境粮仓’了!”

曹平笑着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保温棚——赵大叔正在里面育苗,

丁零人帮着浇水,炊烟从暖棚的烟囱里飘出,和麦田的新绿混在一起,格外温暖。

临走时,律蒙带着丁零人来送曹平,手里捧着一包新磨的麦粉:

“曹师傅,这是用新犁耕的地种的麦,您带回去尝尝!

以后俺们丁零人,每年都种波斯麦,用大秦的犁,过好日子!”

曹平接过麦粉,心里满是踏实。

车队驶远时,他回头望去,北境的冻土上,曲辕犁还在不停翻动,

黑土下藏着的,是丁零人的希望,是大秦二五计的“粮安”根基,

更是农墨同心、共筑疆土的滚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