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扶苏公子会派双语先生来,教你们认秦字、算算术,
以后你们去跟商队做生意,就不会被人骗了。
去年呼伦贝尔的巴图,就是这么学会秦字的,现在还帮部落写归附文书呢!”
拓跋烈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神,又看了看身边喝着热粥、
渐渐放松下来的族人,心里的疙瘩慢慢解开了。
他放下粥碗,站起身对王翦说:
“俺们鲜卑人,向来都是一言九鼎,说话算话。
木材嘛,俺们当然愿意卖给你们,毕竟这对俺们来说也算是一桩好买卖。
而且,俺们也愿意归附大秦,成为大秦的子民。
不过呢,俺有个小小的条件,希望你们能够答应。”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俺们鲜卑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兴安岭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这里是俺们的故乡,俺们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
所以,俺们希望能够继续留在这里,继续过着以打猎为生的生活,不想被你们赶走。”
听到这里,对方连忙说道:
“放心!
你们的要求完全合理,大秦绝对不会强迫你们离开自己的家园。
相反,大秦会尊重你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让你们在大兴安岭安居乐业。””
王翦也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
“大秦认你们为秦籍,分你们两亩地种耐寒麦,你们想打猎还能打猎,
想晒盐还能晒盐,朝廷不干涉你们的生活,
还会帮你们建暖棚,冬天不用再冻着。”
三、清点木材:万立方米,东拓筑基
第二天一早,秦军和鲜卑人一起清点木材。
大兴安岭的红松又粗又直,有的直径能有一尺,堆在林子里像小山一样。
王二带着商队的人,拿着尺子一根根量,最后算出来,足足有一万两千立方米。
“老将军!
比俺们预估的还多两千立方米!”
王二兴奋地说,“这些木材,够给辽东半岛建十个渔盐栈,
还能给巧成城送五千立方米做连弩车配件,剩下的用来修驿站,
从大兴安岭到辽东半岛,能修五座!”
王翦点了点头,对拓跋烈说:
“这些木材,按之前说的,一尺换半斗粟米,俺让陈农官下个月就把粟米送过来。
你们要是想盖暖棚,俺让张衡派工匠来,
用你们剩下的木材,给你们盖最暖和的暖棚。”
拓跋烈笑着说:
“不用麻烦工匠!
俺们鲜卑人会盖暖棚,就是缺结实的木材,现在有了这些剩下的木料,
俺们自己就能盖!”
接下来的几天,秦军开始把木材运下山。
巧成城送来的“雪地木橇”派上了用场——之前赵括在北境用它运粮,
现在用来运木材正好,木橇在林子里的雪地上滑行得又稳又快,
一天能运两百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