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驹痊愈后,呼衍骨特意把它的缰绳系上了红布条,像匈奴人给孩子祈福一样。
稽粥笑着问:
“骨叔,你现在觉得,田将军是骗咱们的不?”
呼衍骨哼了一声,却没否认,只是说:
“……暖圈是好东西,秦兵也不全是坏人。”
学堂的先生来了之后,匈奴降卒们学秦话的劲头很足。
稽粥学得最快,已经能背出“马”“羊”“暖圈”等好几个秦字了。
他还教秦兵们唱匈奴的牧歌,秦兵们则教他们唱大秦的军歌,
有时候放马走到远处,能听到草原上飘来混着秦腔的牧歌,格外热闹。
田儋看着这一切,给项羽写了封军报,里面说:
“漠南暖圈已成,匈奴降卒皆安,战马损耗率不足1%,
开春后可向天驷城输送良种马千匹。”
他还特意提了呼衍骨和稽粥的名字,说他们“识马性,通秦话,可为大用”。
这天傍晚,呼衍骨赶着最后一批马回暖圈,看见田儋正指挥人往车上装东西。
走近一看,是满满一车波斯麦种子。
“这是……”
呼衍骨问。
“陈农官派人送来的。”
田儋满脸笑容地说道:
“开春之后啊,咱们就在暖圈旁边开垦荒地,种上波斯麦。
等麦子收获的时候,既能当作马料,又能给你们磨成面粉做面食吃,
可比那马料饼美味多啦!”
呼衍骨看着那些颗粒饱满的种子,心中一动,突然开口说道:
“田将军,您可能不知道,俺们匈奴人其实也会种地呢。
以前在河西走廊的时候,俺们就种过粟米。”
田儋闻言,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
“那可真是太好了!
有你们这些会种地的匈奴兄弟帮忙,咱们这麦子肯定能种得又好又多!”
说罢,他还热情地拍了拍呼衍骨的肩膀,对他的话表示赞赏和鼓励。
“开春后,你就当‘农官助手’,教大家种地,怎么样?”
呼衍骨看着远处渐渐变绿的草芽,又看了看暖圈里安稳的马匹,用力点了点头。
风雪渐渐停了,漠南的春天不远了。
暖圈里的马膘越来越肥,匈奴降卒们的笑声越来越多,
秦兵和他们勾肩搭背,用半生不熟的秦话和匈奴话聊天。
有时候,田儋会站在高坡上,看着草原上放牧的身影和暖圈里升起的炊烟,
心里琢磨着赢欣公子说的“协同”——或许,让不同部落、不同族群的人,
为了好日子一起努力,就是最好的协同。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广袤的草原上,将一切都染成了金黄色。
稽粥悠闲地赶着羊群,嘴里哼唱着新编的牧歌。
那歌声悠扬婉转,仿佛与这片草原融为一体。
稽粥的歌声中,还夹杂着一些秦话,这是他最近从大秦商人那里学来的。
他用不太标准的发音,唱出了这样的歌词:
“暖圈暖,马儿壮,大秦匈奴是一家……”
这歌声随风飘向远方,正巧被呼衍骨听到了。
呼衍骨是匈奴的一位首领,他听到稽粥的歌声后,
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责骂他,反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比漠南的阳光还要温暖的笑容。
呼衍骨知道,稽粥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他对大秦的文化充满了好奇。
而这首新编的牧歌,虽然歌词简单,却也表达了稽粥对大秦和匈奴友好相处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