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暖圈落成:马嘶人笑,风雪不侵
第七天傍晚,暖圈终于建好了。
五排整齐的马栏,每间都铺着干草,火墙烧得旺旺的,整个暖圈里暖烘烘的,连空气里都飘着干草的清香。
五千匹战马被一匹匹牵进去,有的好奇地嗅着新环境,
有的舒服地打了个响鼻,还有的直接卧在干草上,发出满足的嘶鸣。
呼衍骨的白马被牵进了最里面的隔间,它试探着靠近火墙,
又立刻缩回来,惹得大家都笑了。
田儋让人端来熬好的姜汤,给马灌了一点:
“驱驱寒,过几天就好了。”
暖圈外,秦兵和匈奴降卒一起搭起了篝火,田儋让人杀了两头羊,
一半用秦人的法子炖着吃,一半用匈奴人的法子烤着吃。
呼衍骨捧着陶碗,喝着热乎乎的羊肉汤,
看着暖圈里时不时探出头的马头,突然对田儋说:
“……以前在左贤王帐下,冬天马冻死了,他们只会打我们,从没想过建暖圈。”
田儋递给她一块烤羊肉:
“大秦不一样。
你们现在是大秦的兵,马是大秦的马,大家都是一家人,就得互相照应。”
“一家人?”
稽粥眨着眼睛,
“那俺们能学秦话不?
以后想跟秦兵弟兄聊天。”
“当然能!”
田儋笑着说,
“明天就请学堂的先生来,教你们认秦字、说秦话,还教你们算马料账。”
正说着,外面的风雪又大了起来,卷着雪粒打在暖圈的茅草顶上,
发出“沙沙”的声响,却一点也透不进暖意。
暖圈里,马嚼着草料的声音、偶尔的嘶鸣声,
和外面的风雪声混在一起,竟有种奇异的和谐。
一个秦兵突然指着暖圈说:
“你们看!
那匹白马在朝咱们摇尾巴呢!”
大家看过去,果然,呼衍骨的白马正站在栏边,尾巴轻轻摇着,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呼衍骨。
呼衍骨放下陶碗,走过去摸了摸马鼻子,马伸出舌头,舔了舔他的手。
“它以前从不跟人这么亲。”
呼衍骨的声音有点哑。
田儋笑着说:
“因为它知道,这里安全,暖和,不会再挨冻了。”
三、放马忙:牧歌混秦腔,漠南春意近
接下来的日子,漠南的草原上多了道新风景。
匈奴降卒们骑着马,赶着羊群,在雪地里放牧,
秦兵们则在暖圈里铡草、喂料、清理马粪,大家分工合作,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呼衍骨成了“马倌头儿”,每天带着几个匈奴人和秦兵去检查马的状况,
哪个马该梳毛了,哪个马该加料了,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有天早上,他发现一匹小马驹有点发烧,立刻跑去告诉田儋,
还建议用匈奴的土方子——煮艾草水给马擦身子。
田儋赶紧让人找来艾草,又请老吴的医官队派了个懂兽医的村医来。
村医检查后说:“还真是风寒,呼衍骨的法子管用,
再配上大秦的退烧药,很快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