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41章 赢欣献策:固本培元,方能拓疆

第141章 赢欣献策:固本培元,方能拓疆(2 / 2)

这是要断地方官的财路啊。冯去疾忧心,恐遭抵触。

抵触者,斩!嬴政眼中闪过厉色,赢欣说得明白,商税入国库,再由朝廷统一调配,既能充盈府库,又能平抑物价,利国利民。谁敢阻挠,便是与大秦为敌!

殿内一时肃然,唯有铜漏滴答作响。嬴政忽然看向蒙恬:你女儿蒙嫣,现掌关中工坊,赢欣说她可担百工丞之职,推广曲辕犁、火炉技艺,你看如何?

蒙恬躬身:犬女虽为女子,却随臣在北地多年,懂铁器、知军需,定不辱命!

那牡丹呢?嬴政又问,赢欣说她精于农桑,可任农桑丞,专管屯田、养殖之事。

李斯笑道:牡丹在定远时,教民种苜蓿、养牛羊,使河西畜牧大兴,确是良才。

吕雉便任商税丞嬴政拍板,让她掌沛县及周边商税,若能三年内税利翻倍,便赦刘邦无罪,许其父子团聚。

旨意传至各地时,大秦的土地上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蒙嫣带着定远调来的五十名工匠,在关中工坊里日夜赶制曲辕犁,她改良了犁头弧度,使牛拉时更省力,铁匠们都说:蒙丞的法子,比公子传的图谱还巧!

牡丹则亲赴楚地,教流民用堆肥法改良盐碱地。她跪在田埂上,手把手教老农将秸秆、粪便混合发酵,黑褐色的肥堆冒着热气,老农们啧啧称奇:这东西真能让庄稼长壮?牡丹笑着点头,身后的田地里,试种的粟苗已比旁边的高出半尺。

吕雉在沛县开设了第一个商税署,她让人在门口挂上牌匾,写明货值十钱抽三钱,童叟无欺。起初商户们不敢信,直到有个卖布的商人按章纳税后,竟被免去了往日里官吏私收的过路费,才纷纷前来登记。吕雉坐在账房里,算盘打得噼啪响,每笔税银都分毫不差,绣衣御史查账时,连称吕丞理财,滴水不漏。

变化最快的是百姓的日子。北地的农户用上了暖炕,冬日里不再冻得缩成一团;关中的农夫推着曲辕犁,一日能耕三亩地,比往日多了一倍;连偏远的蜀地,市集上都摆上了雪白的精盐,妇人们都说:用这盐腌菜,菜都鲜了几分。

三个月后,第一批商税银解送咸阳,足足装了五十车。嬴政看着库房里堆成小山的铜钱,对李斯道:赢欣说商税兴则国库足,果然不假。李斯躬身:这还只是三郡的税银,若全国推行,明年此时,库房怕是要装不下了。

楚地传来的消息更令人振奋。刘邦接受招抚,带着部众下山归农,他亲自推着曲辕犁下地,樊哙、萧何等人也跟着学耕作。吕雉派人送来的账册上写着:沛县流民已安置八千,开垦荒地两万亩,商税银月入五千钱。

齐地的田氏旧族也安分了许多。有个叫田仲的旧族子弟,在菜鸟营里学会了打铁,回家后竟帮着农官改造农具,秋收时亩产比邻里多了两石,赢欣特意上书为其请赏,嬴政赐了他孝悌力田的匾额,田氏一族见了,纷纷打消了作乱的念头。

这日,赢欣收到蒙嫣、牡丹、吕雉联名送来的奏报,上面说:曲辕犁已造出三千具,精盐工坊月产五千斤,商税银累计入库一百万钱。奏报末尾,三人恳请将所得钱材的一半拨给西域,充作西征军需。

赢欣望着奏报,忽然想起临行前对嬴政说的话:西域如枝叶,关内是根本。此刻他才真正明白,当关内的百姓忙于耕作、工坊的炉火彻夜不熄、商旅的驼铃响遍驰道,这片土地便有了无穷的力量——这力量,能让玄鸟旗插得更远,让大秦的根基扎得更深。

他提笔给咸阳回奏,只写了十六字:固本培元,枝叶自茂;内治既安,拓疆可期。

竹简送出时,定远的工坊正为西域赶制连弩,河西的农田里粟穗饱满,远处的驰道上,商队正载着精盐、铁器向西而去,驼铃叮咚,与西域斥候传回的消息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大秦盛世的序曲。

赢欣知道,这条之路,才刚刚开始,但他坚信,只要关内安稳、百业兴旺,总有一天,玄鸟旗会插遍图志上的每一寸土地,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关内千万百姓的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