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40章 六国余孽:清查户籍,编户齐民

第140章 六国余孽:清查户籍,编户齐民(1 / 2)

咸阳宫的铜钟刚敲过辰时,李斯便捧着一卷泛黄的《六国旧户籍》走进殿中。竹简上的字迹多已模糊,有些地方还沾着陈年的血迹——那是灭六国时从宫室废墟里抢救出来的残卷。嬴政指尖划过齐·临淄·田氏几个字,墨痕早已干涸,却仍透着一股旧族的傲慢。

赢欣说,梳篦之法,先理乱丝嬴政抬眼,目光扫过李斯与蒙恬,六国余孽就像这残卷上的乱字,不一一厘清,迟早要在大秦的土地上作祟。今日起,全国推行编户齐民,由李相总领,蒙恬派军配合,三个月内,朕要看到每一户、每一人,都清清楚楚记在大秦的户籍上。

李斯躬身领命,展开早已备好的《户籍新律》:陛下,新户籍将分名、年、籍、宅、口、业六栏,登记姓名、年龄、籍贯、田宅、家口、职业。旧族需注明先祖爵位,流民需说明原居地,隐匿不报者,邻里连坐,官吏降级。

好一个邻里连坐。蒙恬按剑道,臣这就调三千锐士,分驻六国旧地,谁敢抗命,先拿军法处置!

不可全凭武力。嬴政摇头,赢欣在河西对付羌人时,常用恩威并施。对配合者,许其保留田宅;对抗拒者,迁去河西屯田。你二人记住,编户不是为了杀人,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大秦的民。

旨意传到齐地时,临淄城的田氏宗祠正偷偷聚着三十余人。族长田儋将一卷旧族谱藏进墙缝,压低声音道:秦吏要查户籍,凡我田氏族人,皆报,隐去爵位,家口多报的,分散到佃户家——绝不能让他们把我们当肥羊宰!

话音未落,院外忽然传来甲叶碰撞声。县尉带着二十名秦兵堵住大门,手里捧着新制的户籍册:田族长,按陛下旨意,今日清查户籍,请族中男女老幼都出来登记。

田儋强装镇定:官爷说笑,我田氏早已归农,哪有什么可查的?他使个眼色,几个壮丁悄悄摸向门后的木棍。

族长若是不配合,县尉亮出腰间的令牌,绣衣御史就在城外,他手里可有当年田氏私藏兵器的清单。

田儋的脸霎时白了——那批兵器是灭齐时没来得及销毁的,原以为早成了烂铁,没想到秦吏竟还记着。他咬咬牙,挥手让族人出来:登记就登记,我田氏行得正坐得端!

登记持续了整整一日。秦吏拿着算盘,逐户核对田宅数量,连猪圈里的猪都数了三遍。有个叫田荣的子弟,偷偷把两个儿子藏在邻居家,被秦吏看出破绽,当场带了出来。

按律,隐匿人丁,罚铜十斤,田二亩。县尉在户籍册上画了个红圈,若三日之内交不上,便贬去河西屯田。

田荣吓得赶紧让家人凑钱,田儋看着被登记在册的族人名单,忽然觉得那泛黄的旧族谱,再也绑不住人心了——连最横的田荣都服了软,谁还敢硬抗?

楚地的清查则更费周折。项氏旧部多散居在淮水沿岸,靠着渔猎为生,从不向官府登记。县尉带着秦兵去时,项梁正带着侄子项羽在江边打鱼,见了秦吏便冷笑:我项氏子孙,只认楚怀王的户籍,不认什么大秦的册子!

项羽更是把鱼叉往地上一插,叉尖离县尉的脚只有寸许:再逼,便让你尝尝淮水的滋味!

县尉却不慌不忙,从怀里掏出一卷帛书:项君可知,上月赢欣公子在河西,招抚了羌人部落,凡登记户籍者,皆赐农具、籽种?你麾下有三百余户,若登记,官府便修堤坝防淮水泛滥,还教你们种水稻——总比打鱼看天吃饭强。

项梁愣住了。淮水年年泛滥,渔猎所得时有时无,族里的孩子常饿肚子,他不是没想过种粮,只是拉不下脸向秦吏低头。

若不登记,县尉话锋一转,绣衣御史已查清,你们私藏的渔船有五十艘,按律应充公,还要罚去修驰道。

项羽还要发作,被项梁按住。他看着帛书上亩产三石的字样,忽然道:我要亲眼去看你们的稻田。

三日后,项梁跟着县尉去了附近的屯田区。那里的农户正用曲辕犁耕地,田埂笔直,水渠纵横,县尉说:这是牡丹丞派人教的法子,种的是关中的稻种,比楚地的籼稻产量高一半。项梁蹲在田边,摸了摸黑油油的泥土,忽然对身后的族人说:登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