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07章 沙海淘金,人尽其才

第107章 沙海淘金,人尽其才(2 / 2)

这套高效的人才吸纳和安置体系运转起来,如同精密的筛网,迅速从流民潮中淘出了令人惊喜的“真金”:

墨家惊喜:一位来自齐国故地的流民老者,自称曾为稷下学宫仆役,耳濡目染,竟对早期墨家机关术颇有心得,尤其擅长精巧的齿轮传动和锁具设计。

墨家钜子如获至宝,亲自考核后,破格授予“大工师”衔,参与新型守城弩机和城门机关的设计!还有几名来自巴蜀的匠人,精通井盐开采和钻井技术,对定远寻找稳定水源提供了巨大帮助。

农家收获:一位自称师从“神农派”的隐士,带着几个弟子投奔。其人对土壤改良、堆肥沤制、抗旱作物轮作有独到见解,被农家门人奉为上宾,委以“大农师”重任,主持城外更大规模的农苑规划。

几名来自江南水乡的流民,精通水稻种植和圩田水利,被视作试种“占城稻”的关键人才。

军伍添翼:项离从一群来自赵地的流民中,挖出了几名曾效力赵国边军的退役老兵,精通骑射和步兵阵型。

其中一人更曾是小校,有丰富的带兵经验,立刻被提拔为“锋矢”小队连长。几名来自燕地的猎户,箭术超群,眼神锐利,被编入新组建的“神射营”。

内政砥柱:蒙嫣发现了几名原为郡县小吏的流民,因不满苛政或受牵连逃亡。他们熟悉秦法文书和基层管理,稍加培训,便成了钱先生手下得力的“计吏”和“仓监”,极大地缓解了物资调配和户籍管理的压力。甚至有一位原为商贾账房的老人,心算能力超群,被钱先生视为珍宝。

“蛛网”奇兵:王五更是收获颇丰:

一名精通匈奴、月氏语言的西域胡商后裔;一名自称能观星辨位、擅走荒漠的“沙狐”;一名身负血仇、精于刺杀和情报刺探的游侠。

这些人都被“蛛网”吸收,经过严格审查和忠诚测试后,派往关键岗位。

“净牲司”的繁荣与示范:

王德等“净牲使”成了这套体系的最佳代言人。定远城牲畜数量激增,他们的业务再次火爆。不仅继续带徒弟,还收编了几名新投奔的、同样有此“绝技”的太监(验证了当初“呼朋引伴”的效果)。

他们穿着绣有小猪图案的“官袍”,指挥着数十名学徒,在新建的、宽敞明亮的“净牲工坊”内忙碌着,报酬丰厚,受人尊敬(至少没人敢当面歧视)。他们的存在,就是活生生的“定远梦”样板——在这里,哪怕是最卑微的手艺,也能换来尊严和富足!

压力与希望并存:

尽管人才涌现,体系高效,但压力依旧巨大。粮食消耗的速度惊人,蒙嫣不得不实行更严格的配给制,并派出更多“锋矢”小队远行狩猎、劫掠敌对部落的牲畜。

药材储备捉襟见肘,医官们开始大量采集本地草药,尝试替代。居住空间紧张,新的窝棚区不断向更远处延伸。

然而,整个定远城却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充满韧性的活力。新来的工匠在墨家指导下,兴奋地操作着水力机械;农师们带着流民,在寒风中开垦着希望的土地;士兵们在项离的怒吼中,将新打造的兵器操练得虎虎生风;识字的“书吏”们在灯下,认真登记着每一个新加入者的名字和技能……

公子欣行走在喧嚣的工坊区,看着一张张因饱食和希望而不再麻木的脸庞,听着不同口音却同样充满干劲的号子声,心中豪情激荡。

“民心可用,人才荟萃!”

他对身旁的蒙嫣和项离说道,“嬴政想用十五万大军碾碎我们?

他碾不碎这人心所向!

碾不碎这绝境中迸发出的求生之力!

定远城,已非孤城!

它是燎原的星火,是汇聚天下不甘压迫者的洪流!

让秦军来吧!

这座城,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让他们明白,何谓——众志成城!”

流民潮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力量。公子欣以其超越时代的眼光和高效的组织能力,将这看似混乱的洪流,梳理成滋养新秦崛起的血脉。

定远城这台战争机器,在吸纳了无数新鲜血液和特殊才能后,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韧性,轰鸣着,等待着那场决定命运的惊天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