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08章 群贤毕至,雏凤初鸣

第108章 群贤毕至,雏凤初鸣(1 / 2)

定远城的“沙海淘金”与“以工代赈”策略,如同一台精密的织机,将汹涌而至的流民潮迅速梳理、整合,编织进新秦这台日益庞大的战争机器与社会肌体之中。效率与活力,成为这座塞外孤城最鲜明的注脚。

术业专攻,各展其能:

匠作轰鸣,墨道昌盛: 墨家钜子坐镇的匠作区,规模已扩张数倍。新吸纳的工匠们在分类分级制度下,各司其职,热情高涨。

水力锻锤的轰鸣昼夜不息,流水线上,制式环首刀、矛头、箭镞(尤其是专为守城巨弩打造的巨型弩矢)如同溪流般产出。皮甲坊内,硝烟弥漫,熟练的皮匠将处理好的皮张与铁匠坊送来的札甲组件铆合,一件件防御力可观的皮铁复合甲迅速成型。

更有专门的工坊负责打造棱堡所需的特殊构件、组装调试巨大的配重式抛石机(“回回炮”雏形),以及提炼、分装用于守城的火油和刺激性毒烟粉末。那位来自齐国的机关老匠,正带着一群年轻墨家弟子,在保密工坊内日夜攻关,试图将公子欣提出的“连弩”概念变为现实。

农苑新绿,希望萌芽: 城外新辟的广袤农苑,在农家“大农师”和江南稻农的带领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耐寒的“寒粟”已出苗整齐,在寒风中顽强生长;“沙麦”也在贫瘠的沙壤中扎下深根。最引人注目的是几处巨大的、覆盖着厚厚草帘的“温室”。里面,来自江南的农人正小心翼翼地照料着珍贵的“占城稻”秧苗,记录着温度、湿度的变化。

虽然前景未知,但这代表着定远城在粮食自给道路上最关键的探索。

牲畜围栏内,牛羊成群,“净牲司”的弟子们在王德等老师傅的监督下,手法日益娴熟地进行着“改良”手术,确保畜群健康繁衍。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气息和牲畜的膻味,这是生存的希望。

军营肃杀,铁血淬锋:项离主持的军营,杀伐之气冲天。新编入的辅助兵团士兵,在老秦兵和凤鸣营骨干的带领下,进行着地狱般的操练。

队列、格挡、突刺、阵型变换……汗水浸透了粗麻军衣,在寒风中迅速结冰,但无人敢懈怠。

新组建的“神射营”在几位赵国老兵的指导下,练习着步射、骑射,箭矢破空声不绝于耳。城外广阔的戈壁滩上,老秦骑兵正在进行高强度的骑术、骑射和冲击训练,马蹄踏碎冻土,卷起漫天烟尘。

项离如同铁塔般矗立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电,吼声如雷,任何一丝懈怠都会招致严厉的惩罚。所有人都明白,严酷的训练,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血战中活下来!

内政中枢,高效运转:明政殿偏厅,成了定远城的心脏。蒙嫣坐镇中枢,统筹全局。钱先生和手下新提拔的“计吏”、“仓监”们,高效地处理着海量的物资调配、户籍登记、工分核算。

巨大的木板上,不同颜色的标记实时更新着各区域的物资消耗、人力分配、工程进度。得益于新吸纳的文吏人才,原本混乱的内政变得井井有条,确保了这座庞大机器的高效运转。

医馆内,新加入的医官和药丞们,正带领学徒加紧炮制草药,缝制绷带,训练担架救护,为即将到来的残酷守城战做着医疗准备。

沙海遗珠,秦星初现:

在高效运转的人才筛选中,几颗被历史尘埃暂时掩盖的“星辰”,悄然在定远城崭露头角,引起了公子欣和核心层的注意。

1. “计然策士”陈平?一名自称来自阳武户牖乡、名叫“陈平”的落魄士子,在文吏考核中表现出了惊人的筹算能力和对人心世故的洞察力。他提出的几条关于优化“工分”兑换比例、刺激特定技能工坊产出效率的建议,让钱先生眼前一亮,直呼“精妙!”。

更令人侧目的是,当王五的“蛛网”例行审查时,此人面对盘问,对答如流,眼神中带着一种与其落魄外表不符的、洞悉一切的淡然和狡黠。他声称家乡遭灾,活不下去,听闻定远“唯才是举”,故来投奔。

公子欣收到王五的密报,看着“陈平”二字,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阳武陈平……毒士?有意思。先放在钱先生手下,管好他的账目。让‘蛛网’盯紧点,看看这条‘毒蛇’,是真来取暖,还是另有所图。”

2. “儒门通儒”叔孙通?一名年约四旬、穿着洗得发白的儒生袍服、自称“叔孙通”的读书人,在流民登记时引起了小轰动。他不仅通晓诗书礼仪,更对周礼、秦制乃至各种杂家学说都颇有涉猎,谈吐不凡。

负责登记的文吏不敢怠慢,立刻上报。蒙嫣亲自接见,考校其学问。叔孙通对答如流,尤其对“定礼仪、明尊卑”之道阐述精微。他直言:“暴秦苛法,礼崩乐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