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雇佣制
“工钱现结! 参与伐木、建房、开荒、制砖、挖渠等所有劳役者,按日计酬,每日十文钱,或等价粟米!绝不拖欠!”
(这个标准在当时流民遍地的环境下,堪称优厚)。
现下是草棚木屋,但待砖窑出产,开春化冻,我们将按户建造更坚固保暖的泥砖瓦房!每户皆有份!”
开垦出的荒地,优先分配给参与开垦的流民租种!头三年,租税仅为官税一半!产出归己!三年后,表现优异、忠心可靠者,可获授永业田!” (这是最大的诱惑,意味着真正的安身立命)。
“伤病有医: 老吴已在此设临时医棚!小病免费诊治,大病府中补贴药费!绝不让人因伤病无依!”
公子欣亲自监督,芍药、牡丹、钱先生等人负责登记造册,
当场给第一批参与建设的人发放了第一笔工钱和足够全家几天食用的粟米。
沉甸甸的粮食和叮当作响的铜钱拿到手里,许多饱经离乱、食不果腹的流民和老兵家眷,眼眶瞬间红了。
谢公子大恩大德!”
“公子活命之恩,小的做牛做马报答!”
“有饭吃了!
有工钱了!
娃他爹,咱有盼头了!”
人群中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感激之声,许多人当场跪下叩头。
对于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流民和生计艰难的老兵家眷来说,公子欣的承诺和实实在在的钱粮,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给了他们生的希望和扎根的勇气。这份感激,迅速转化为强大的建设动力。
一些老兵更是激动不已:
“公子仁义!不仅记得我们这些老卒,连家小也一并安置!
还给地种!
这比在军中当个什长屯长还实在!
弟兄们,卖力干!不能辜负了公子!”
他们的忠诚度飙升,并主动承担起维持秩序、指导青壮的任务。
公子欣并未只停留在口头承诺和监督。他脱下锦袍,换上便于劳作的粗布短衣(令众人惊愕又感动),亲自参与:
在规划中的庄主府(也是未来指挥中心)选址处,象征性地挖下第一锹土。
与众人一起搬运砍伐好的木材。
甚至向陈铁头请教,尝试用黄泥和草筋夯筑简易土墙(虽然动作笨拙,却极大鼓舞了士气)。
在饭点时,与众人一起排队领取简单的饭食(粟米饭加咸菜,偶尔有点肉星),蹲在工地上吃。
他的这些举动,彻底打破了贵族与庶民之间的森严壁垒,让“欣家庄”的建设者们真切感受到:
这位公子,是和他们同甘共苦、一起建设家园的!人心在汗水与泥土中迅速凝聚。
当第一天的劳作结束,夕阳的余晖洒在秦岭山巅,也洒在这片喧闹初生的土地上。
溪边,几排歪歪扭扭但结构坚固的木框架草棚已经立起,里面铺上了厚厚的干草和草席,点燃了篝火(严格防火管理下),暖意驱散了寒冷。
简易的灶台冒着炊烟,食物的香气飘散。
砖窑和石灰窑的位置已经选定,开始挖掘窑体。
规划中的垦荒区,灌木荆棘已被清理出一大片。
人们虽然疲惫,但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和希望的光芒,围着篝火,谈论着今天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憧憬。孩子们在安全的地方奔跑嬉戏,给这片荒野带来了生机。
公子欣站在高处,看着这幅充满生机的拓荒图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将在未来支撑起他的理想与力量。秦岭山下,“欣家庄”的故事,在汗水和希望中,正式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