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封赏大典(1 / 2)

殿内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始皇高坐帝位,冕旒垂旒,不怒自威。阶下,文武百官按品秩肃立两侧,公子胡亥以及其他成年皇子位列前排,气氛凝重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暗流涌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殿中央那位风尘仆仆却身姿挺拔的年轻人——公子欣身上。

内侍(高声宣旨): “……公子欣,体察天心,献祥瑞于社稷,利国惠民,功勋卓着!特晋爵‘长安君’,赐长安城为封地,食邑两千户!准其于封地内自行招募属官、工匠、仆役,以专事祥瑞之法,惠泽天下!钦此——”

旨意宣读完毕,殿内响起一片程式化的恭贺之声:“陛下圣明!恭贺长安君!”

然而,公子欣(体内的现代灵魂)此刻的心情却如同过山车。长安?离咸阳近在咫尺!这哪里是封赏,分明是放在眼皮底下严加看管!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按照礼制恭敬叩拜谢恩。

欣(声音沉稳,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激):**“儿臣欣,叩谢父皇隆恩!父皇厚爱,儿臣铭感五内,定当竭尽心力,治理长安,推广祥瑞之法,不负父皇期望!”

始皇(目光深邃,审视着欣): “欣儿,长安乃京畿重地,非渭南小县可比。朕将此城赐予你,是期许你能更近圣听,更利行事。你…可明白朕的用心?” 话语中“更近圣听”四字,带着不容置疑的敲打意味。

欣(心中一凛,立刻表态):“儿臣明白!长安近天子,沐浴皇恩,儿臣必当时时警醒,事事禀报,不敢有丝毫懈怠僭越!定将长安经营成祥瑞福地,为父皇分忧,为天下示范!”

始皇微微颔首,似乎对欣的“懂事”表示满意。但他话锋一转,抛出了欣之前奏请的愿望:

始皇(语气平淡却带着探究):“朕听闻,你曾有意巴蜀之地?巴蜀路远,且多山瘴,民风…彪悍,非善治之地。长安富庶通达,更利于你施展。朕为你选此地,你…可还有疑虑?”

欣(内心疯狂吐槽:富庶通达?现在长安就是个没开发的大农村!巴蜀才是天府之国潜力股啊!但面上不敢表露分毫): “父皇思虑周全,远胜儿臣!儿臣此前请封巴蜀,实因听闻其地广人稀,欲效仿渭南之法,开荒僻壤以证祥瑞之效,亦可为帝国拓土增粮。然父皇圣明,洞察万里,长安确为推广祥瑞、示范天下之首选!儿臣心悦诚服,绝无异议!” 他巧妙地将想去巴蜀解释成“开拓实验田”,而非“想远离权力中心”,并再次强调“推广示范”的核心任务。

始皇(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嗯,你明白就好。” 他不再纠缠此事,转向群臣:“今日除封赏欣儿,亦为商讨祥瑞推广及长安治理事宜。诸卿、诸公子,皆可畅所欲言。”

李斯(率先出列): “陛下,长安君所献诸法,如新盐、暖炕、火炉、冬种青蔬等,确系利民良方。臣以为,当由少府及治粟内史牵头,依据长安君所呈册籍,制定详细章程,分派工匠,于关中及北方郡县优先推行。至于长安城…既是长安君封邑,又为‘祥瑞’示范之地,可允其自行招募人员,按新法治理,朝廷予以必要支持,并定期查验成效。” 李斯务实,将“推广”和“长安特区”分开,既想快速获得实际利益,又想将欣的影响力框定在长安一地。

蒙毅(表示支持):“臣附议!长安君有实干之才,长安作为其封地,正可放手施为,为天下郡县树立标杆。臣建议,朝廷可派精干吏员‘协助’长安君处理庶务,使其能专心于‘祥瑞’之精研。” 蒙毅的“协助”同样暗含监督之意。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基调都是支持推广技术,但对欣本人及其封地的“特殊性”保持谨慎态度,强调朝廷的监督和引导。

这时,一直安静旁观的胡亥(在赵高的眼神示意下?)突然用一种天真又带着好奇的语气开口了:

胡亥(眨着眼睛,看向欣): “二十二弟,父皇和徐福先生都说你是得了仙人眷顾,才能想出这么多奇妙的东西。那…仙人长什么样啊?他们都教了你些什么?是不是…仙丹也会炼?” 他看似童言无忌,实则句句诛心!直接将话题引向了最敏感、最虚幻、也是始皇最渴望的领域——“仙术”核心!同时也在试探欣的底牌。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欣身上,尤其是始皇,眼神变得无比锐利和炽热!徐福也微微眯起了眼睛,准备看欣如何应对这致命的“捧杀”。

欣(心中警铃大作,暗骂胡亥阴险):这个问题极其凶险!承认见过仙人?细节根本无法编圆,后续要求(如仙丹)根本无法满足!否认仙人?那之前的“祥瑞”、“天眷”之说就成了空中楼阁,徐福和自己都可能万劫不复!

电光火石之间,欣的现代灵魂飞速运转,他决定采用“玄之又玄,强调实用”的策略:

欣(露出一种混合着敬畏、困惑和谦卑的神情): “十八兄说笑了。仙踪渺渺,岂是凡俗如我所能窥见真容?儿臣流落民间时,曾于大梦之中,得见…得见一些奇异的景象:有高耸入云的楼阁(摩天大楼),有铁龙奔腾于轨道之上(火车),有能载人翱翔天际的铁鸟(飞机),更有无数前所未见、便利生活的器物…梦中似有缥缈之音,言此乃‘格物致用’、‘民生为本’之道,嘱我若能领悟其中一二皮毛,便当竭尽全力,造福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