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北风如同刀子般刮过光秃秃的塬峁,卷起漫天雪沫。上郡大营的营帐被积雪压得低垂,巡逻的士卒裹着厚重的皮袄,眉毛胡须上挂满冰凌,每一步都踏得积雪咯吱作响,留下深深的脚印,很快又被风雪掩盖。营区内,咳嗽声此起彼伏,伤兵营更是弥漫着绝望的寒意。
扶苏与蒙恬正在中军大帐议事,两人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忧虑。案几上堆着请求增拨御寒衣被、治疗冻伤药材的急报,每一份都沉甸甸的。
“殿下,将军!咸阳八百里加急!陛下旨意!”传令兵带着一身风雪冲入,声音嘶哑却带着激动。
扶苏和蒙恬精神一振,连忙起身接旨。当听到旨意内容——“公子欣所创御寒之法”、“暖炕”、“铸铁火炉”、“大力推广”、“遍及北疆”时,两人都愣住了。
“暖炕?火炉?”蒙恬浓眉紧锁,他常年戍边,深知此地的酷寒,对任何号称能御寒的新奇事物都本能地怀疑。
但当少府工匠抬进那精巧的模型,并奉上详细的《法式》与《图说》时,蒙恬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眼中猛地爆发出精光!他俯身仔细查看模型结构,又快速翻阅简册,越看越激动!
“妙!妙啊!”蒙恬猛地一拍大腿,震得案几上的简牍都跳了起来,“土坯盘炕,烟道导热!铸铁成炉,聚热散烟!原理简单,却直指要害!取材易,造价廉,正适合边关!殿下!此乃雪中送炭!活命无数啊!”
扶苏也仔细看着图说,温润的眼眸中充满了惊讶与…一丝复杂的情绪。二十二弟…那个在咸阳宫中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怯懦的弟弟,竟能在渭南那等小县,琢磨出此等利国利民、惠及边关的巧物?这份心思与能力…远超他的想象。
“蒙将军所言极是!”扶苏压下心中波澜,正色道,“此乃父皇天恩,亦是…二十二弟之功!传令!即刻召集军中所有工匠、懂土木之民夫!以陛下所赐模型与简册为范本,由少府工匠指导,分赴各营盘、哨所、驿站、民夫聚居点!就地取材,伐木烧砖(或夯土坯),优先为伤兵营、哨所、值夜士卒营房盘设暖炕!同时,集中铁匠,按图铸造火炉,优先配发转运粮秣之关键驿站与民夫营地!”
“诺!”帐中将领齐声应诺,声音中带着久违的振奋!他们太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
一场与风雪赛跑、与严寒搏斗的“筑暖”行动,在北疆全线轰轰烈烈地展开。军令如山,加上这实实在在的“暖意”诱惑,士卒和民夫的积极性被空前调动起来。砍伐冻木的斧凿声、挖掘冻土的号子声、烧制土坯的窑火、铸铁炉的叮当声…在这片苦寒之地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机的乐章。
当咸阳嘉奖的圣旨和丰厚的赏赐送达渭南县衙时,整个渭南都轰动了!百姓奔走相告,欢呼“青天县令”的功绩得到了皇帝的认可!靖安营的士卒挺直了腰板,百工坊的工匠们更是与有荣焉!公子欣的威望,在渭南达到了顶峰。
欣恭敬地接旨谢恩,将黄金蜀锦大部分充入府库,用于继续推广暖炕火炉、抚恤伤亡和奖励工匠,只留下象征性的御用狼毫笔。他当众宣布:“此非欣一人之功,乃渭南上下同心、父皇天恩所赐!欣唯愿以此微躯,为父皇分忧,为黎庶谋福!”
然而,在这荣耀的光环下,致命的毒刺已然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