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炕”是明面上的“孝心工程”,而公子欣真正的目标,是隐藏在“御寒”名义下的战略资源——铁与煤!以及那看似不起眼的火炉!
他秘密召见了王五和几位在流民中发展起来的、绝对可靠的本地通(原为猎户、樵夫)。
“王五,找人的事情,办得如何了?”欣压低声音。
“回大人!”王五眼中闪着光,“按您的吩咐,流民里那些从北边(太原、上党一带)来的,还有南山里的老猎户、老矿工,都悄悄问过了!还真有线索!”
一个原在河东郡小铁矿干过的老矿工哆嗦着说,渭南县西南六十里外的“黑石峪”,早年有人捡到过极沉的“黑石头”(磁铁矿?),砸开里面是红褐色的(赤铁矿),只是地方偏僻,路不好走,官府没在意。
几个从太原附近逃荒来的流民提到,在渭南西北靠近洛水的一条荒沟里,见过露出的“黑土”(煤矸石?),能烧,烟大味呛,当地人叫“石炭”,嫌不好用,挖的不多。
“好!”欣眼中精光爆射,“王五,你亲自带人,扮作行商或猎户,去这两处地方仔细探查!带上这个!”他递给王五一包不起眼的粉末(简易火药),“找到矿苗,用这个炸开一点,取样回来!记住,绝对保密!若有旁人发现…你知道该怎么做!”(灭口或控制)
“诺!大人放心!”王五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暖炕”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公子欣顺势推出了“配套产品”——火炉。
“暖炕虽好,却需依附屋舍。县衙、驿站、兵营、乃至富户厅堂,仍需独立取暖之物。”欣在百工坊对匠人们说道,“本官意欲打造一种铸铁火炉,中空,下留灰膛,上有烟道,可烧柴炭。比之直接烧火盆,更省燃料,更暖,且烟气导出室外,不易中毒。”
他再次拿出草图(更复杂些)。陈恪仔细看了,点头道:“公子此法甚妙!可集中火力,减少浪费。铸铁…需好铁。”他目光扫过百工坊的冶铁炉。
“正是!”欣顺势道,“推广新农具,打造耐用火炉,乃至修缮兵器,皆需好铁!陈大人,本官欲请少府拨付一批上等铁料,并遣一两位精于探矿、选矿的匠师前来指点。渭南山野广袤,或许…亦蕴藏铁矿?若能就地取材,则利国利民,更能解北疆军需之困!此亦是为父皇分忧啊!”(将找矿动机上升到国家层面)
陈恪心中一动。寻找铁矿可是大功!若真能在渭南找到矿脉…他立刻道:“公子心系国事,下官感佩!少府确有精于堪舆探矿之吏,下官即刻修书禀明上官,请派专员前来!铁料之事,亦当尽力筹措!”
王五的行动效率极高。数日后,几块沉甸甸、带着新鲜断口的矿石样本,悄悄送到了公子欣的书房。一块是黝黑沉重、带有磁性的磁铁矿,另一块是乌黑发亮、质地酥松的煤炭(品质不高,但可烧)!
“天助我也!”欣抚摸着冰凉的矿石,眼中燃起希望之火。有了铁和煤,就有了更锋利的刀,更坚固的甲,就有了在这乱世立足的硬实力!
少府探矿吏的到来还需要时间,公子欣决定不等了。 他命项离从靖安营“锐士营”中,挑选五十名绝对忠诚、家小皆在渭南安置点(便于控制)的士卒,由王五带领,以“剿匪清山”为名,秘密进驻黑石峪和那条无名荒沟。就地搭建简易窝棚,开始小规模、隐蔽的露天开采!开采出的矿石,由靖安营的“运输队”(伪装成商队或运粮队)分批运回。
*百工坊深处,几座试验炉被加高加固,在陈恪和少府工匠的“指导”下(公子欣刻意引导),工匠们开始尝试改进鼓风设备(皮橐加大?尝试水排?),提升炉温,并试验用煤炭代替部分木炭进行冶炼(借口节省木炭,试验新燃料)。
明面上,百工坊的铸铁区热火朝天。按照公子欣的图纸,标准化的铸铁火炉部件被浇铸出来。公子欣下令:“首批百具火炉,优先配发县衙、驿站、靖安营哨所、流民安置点粥棚及孤老院!务必让为朝廷效力者和最困苦的百姓,先感受到陛下的恩泽与冬日的温暖!”
夜晚时分,公子欣亲笔书写奏章,并附上一个制作精美、还散发着桐油味的微型暖炕模型和一个袖珍铸铁火炉模型: 详述“暖炕”与“火炉”的御寒奇效、节省燃料之功,及百姓感恩戴德之状。
汇报铁矿、煤矿的“意外发现”(归功于流民提供线索和陈恪的“专业指导”),及初步开采、冶炼试验情况。
再次表达对父皇的孺慕与感激:“儿臣每见百姓得御寒之器,露欢颜于风雪,便深感父皇泽被苍生之德!恨不能竭尽驽钝,遍寻山川之利,以报君恩于万一!此微末之功,皆父皇教诲指引所致!”
最后,“儿臣斗胆,特制暖炕、火炉之微缩模型,献于父皇御前。虽陋不堪御寒,然其中凝结渭南百姓感恩之心与儿臣拳拳孝意,祈父皇见之,略解案牍之劳,龙体安康,乃万民之福!”
这份奏章和模型,堪称政治献礼的典范!将惠民、尽孝、为国完美结合,且实物呈送,直观震撼!嬴政纵是铁石心肠,面对儿子如此“贴心”的孝举和实实在在的“政绩”,也难免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