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幼儿园,石榴花像小灯笼般挂在枝头,自然角的多肉植物却蔫头耷脑。五岁的知雪蹲在花盆前,指尖轻轻碰了碰干裂的泥土——这是她本周第三次忘记给(她给最大的多肉起的名字)浇水了。
知雪,该给植物浇水啦!朵朵举着小水壶跑过来,老师说,照顾植物是我们的责任。
知雪吐了吐舌头,抓起水壶往盆里倒水。可水刚流下去,的根部就渗出褐色的水渍——原来她昨天已经浇多了,今天又记错了日子。
系统提示音恰在此时响起:
【检测到宿主宝宝面临责任承担的行为挑战,触发责任培养系列任务。】
【任务一:理解的本质——不是别人让我做的任务,是我该做好的事的自觉。】
【任务二:记录宝宝首次独立完成持续责任并主动补救失误的事件。】
【奖励:解锁成长勋章——责任小园丁,可定制小园丁的浇水罐场景浮雕;家庭成员获得责任引导力+100。】
第一次的马虎大意:原来责任不是
知雪对的最初认知,来自幼儿园的小值日生制度。
开学时,老师说:每个小朋友都是班级的小主人,要轮流照顾自然角、整理玩具柜。知雪第一个举手报名,却在实际操作中状况不断:
第一天浇花,她把水洒在绘本区,把《小熊宝宝》泡湿了半本;
第三天整理玩具,她把积木和小汽车混在一起,朵朵找恐龙模型找了十分钟;
第五天喂金鱼,她记错了喂食时间,多放了一把鱼食,金鱼撑得浮在水面。
知雪,你是不是不想当小值日生了?老师摸摸她的头。
知雪扁扁嘴:才不是…我就是…记不住。
家庭责任课:爸爸的工具箱与妈妈的日程表
傍晚回家,知雪把蔫了的绿萝藏在身后。
妈妈赵晗意一眼就发现了:宝宝,这盆绿萝是上周你说要照顾的,对吗?
知雪点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我忘记浇水,也忘记把它放到窗边晒太阳了。
爸爸沈益晖蹲下来,打开工具箱:你看爸爸的工具箱,每样工具都有自己的位置。扳手拧螺丝,螺丝刀修椅子,责任就是东西归位,事情做好他从箱底拿出个小本子,这是爸爸的工作日程表,每天要做的事都记在这里,完成一项就打勾。
奶奶端来切好的苹果:奶奶年轻时在幼儿园做饭,每天要记好有多少孩子吃饭,有没有过敏的。有次我记错了,少煮了南瓜粥,孩子们都馋得直舔勺子。从那以后,我每天睡前都要核对三遍菜单。
知雪摸着小本子上的卡通贴纸,忽然懂了:责任不是老师让我做我答应了,就要做好。
实践时刻:我的责任计划表
周末的上午,知雪和妈妈一起做了三件事:
认领专属任务:和老师商量,选择照顾自然角作为长期责任,负责浇水、清理枯叶、记录生长;
制定可视化日程:用图画制作责任打卡表——周一浇多肉、周二整理玩具、周三喂金鱼,完成一项贴一颗星星;
准备应急方案:和朵朵约好,要是忘记浇水,朵朵可以提醒她;要是喂错鱼食,浩浩会帮忙捞出来。
知雪把打卡表贴在床头,每天睡前都要检查:今天浇花了吗?记录了吗?
第一次补救:责任是我该做好的自觉
周三早晨,知雪刚进教室就发现——她昨晚忘记给金鱼换水了!
鱼缸里的水浑浊得像淘米汤,小金鱼无精打采地躲在石头后面。她急得快哭了,却没像以前那样等老师帮忙,而是跑去办公室找保健医生:王老师,金鱼的水脏了,我…我不会换,您能教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