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凝视着那片村庄,能看到巷道里偶尔穿梭的居民,平静的表象下,他敏锐地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氛围,似乎有目光在窥探着工地;村里进出的人员,偶尔能看到一些穿着流里流气、无所事事的青壮年聚在村口小店附近。
林军凭借前世今生积累的经验和直觉,做出了判断。
他转身,走到办公桌前,按下内部通话键:“斌子,来一下。”
很快,陈斌推门进来,他手里还拿着一份刚收到的地质初勘报告。“军哥。”
林军指了指窗外那片城中村:“看到那片村子了吗?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拆迁的事情,不能等,也不能硬来。你准备一下,代表公司,先去和村里的代表,或者能找到话事人谈谈。摸摸底,看看他们的诉求,也感受一下那边的真实情况。”
陈斌顺着林军的目光望去,眉头也微微蹙起。他明白林军的顾虑。拆迁是地产开发中最容易引爆矛盾、也最容易被人做文章的环节。
“我明白,军哥。”陈斌点头,“我马上组织一个小组,带上法务和拆迁评估的同事,以正式、友好的姿态去接触。先礼后兵,了解清楚情况再说。”
“嗯。”林军沉吟道,“态度要诚恳,我们是去解决问题的,不是去制造矛盾的。但也要带上有经验的安保人员,确保你们自身的安全。让黑子安排两个机灵点、面相不那么凶的兄弟跟着,藏在暗处,以防万一。”
“好,我会小心行事。”陈斌记下要点。
“重点打听几件事,”林军补充道,“村里现在实际住着多少人?产权关系复不复杂?有没有外来人员聚集?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能真正代表村民、说得上话的人?”
“明白。”
陈斌离开后,立刻着手准备。他挑选了一名经验丰富的法务经理和一名善于沟通的拆迁协调员,组成了一个精干的三人谈判小组。同时,黑子按照林军的指示,安排了两名便装的安保人员,混在工程车辆进出的队伍里,在不远处随时策应。
下午,陈斌带着小组,开着公司的奥迪A6,来到了城中村的入口。村口歪歪扭扭地挂着一个褪色的牌子,上面写着“海源村”。
车子刚停稳,就引来了村里一些居民和闲散人员的注目。那些目光里,有好奇,有警惕,也有几分不易察觉的冷漠和……一丝挑衅?
陈斌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西装,带着温和的笑容,走向村口那家看起来像是信息集散地的小卖部。
“老板,您好,我们是鹏辉地产的,想来了解一下咱们村的情况,看看大家对于拆迁有什么想法和困难。”陈斌客气地对店主,一个穿着汗衫、摇着蒲扇的中年男人说道。
店主撩起眼皮看了他们一眼,又看了看他们身后那辆崭新的奥迪,语气不咸不淡:“拆迁?找村长去呗,我们小老百姓能做啥主。”
“请问村长家怎么走?”陈斌继续保持着微笑。
店主随手往外一指:“往里走,看到那栋贴了白瓷砖的五层楼就是。”按照指引,陈斌几人走进了村里。巷道狭窄而潮湿,两旁房屋的间距极小,抬头只见“一线天”。他们能感觉到,越来越多的目光从窗户后、门缝里投射出来,无声地跟随着他们。
找到那栋五层小楼,敲开门,一个穿着poLo衫、身材微胖、自称是村长侄子的人接待了他们。对方态度客气,但言语间充满了推诿和官腔。
“哎呀,拆迁是大事啊,我们肯定是支持的,配合政府和开发商的工作嘛。”村长侄子打着哈哈,“不过村里情况复杂,住户想法也多,有的要求高,有的故土难离,需要慢慢做工作,急不得,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