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荣辱殊途(1 / 2)

吕州市人民医院。

走廊里,消毒水的味道混着初秋的闷热,黏在人皮肤上格外难受。

李国庆看着来回踱步的祁同伟,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同伟,别担心,现在医疗手段这么先进,砚砚和孩子都会没事的。”

祁母也在一旁帮腔,声音里带着刻意的镇定道

“是啊,女人生孩子都得走这么一遭,咱们砚砚身子结实,一定能平平安安的。”

祁父站在窗边,望着楼下往来的人群,眉头皱得紧紧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满是担心却没多说话。

祁同伟闻言,脚步终于顿住。

他抬手抹了把脸,掌心还能摸到自己渗出的冷汗

——妻子李砚已经进产房三个多小时了,之前产检时大夫就说怀的是双胞胎,怕后期有风险,特意让提前住院待产。

从李砚被推进产房起,他的心就像被吊在半空,每一秒都过得格外煎熬。

他想起自己这些年的日子,从基层助理员一步步拼到刑警队队长,见惯了危险和意外,可从来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既期待又恐惧

——期待孩子平安降生,又怕妻子受委屈、出意外。

这种无力感,比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更让他焦躁。

又过了一个钟头,产房里突然传来婴儿响亮的啼哭声。

那声音穿透厚重的门板,在安静的走廊里格外清晰。

祁同伟猛地抬头,和李国庆、父母对视一眼,几人脸上的焦虑瞬间被紧张取代,全都下意识地往产房门口凑。

良久,产房的门终于打开。

大夫摘下口罩,笑着说道

“恭喜你们,龙凤胎,母子平安!产妇有点累,需要好好休息,后续的注意事项我让护士跟你们详细说。”

祁同伟悬着的心“咚”地落回原地,快步跟着护士走进产房。

就见李砚疲惫地躺在床上,额角的汗水把头发黏在脸颊上,脸色有些苍白,却还强撑着睁着眼。

她的左右两侧,两个小小的襁褓放在婴儿床里,小家伙们闭着眼睛,偶尔动一下小手,又或是发出几声微弱的哼唧,好奇地感知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祁同伟走到床边,轻轻握住李砚的手,她的手还有些凉,他忍不住用掌心裹紧道

“辛苦你了,砚砚。”

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沙哑。

李砚看到他,疲惫的脸上挤出一抹温柔的笑,轻轻摇了摇头道

“不辛苦,你看,孩子们多可爱。”

之后几天,按照医院的安排,李砚在病房里休养。

祁同伟每天除了去队里处理紧急工作,其余时间都守在医院,帮着换尿布、给孩子喂奶,笨拙却认真。

直到大夫说可以出院,一家人这才小心翼翼地推着婴儿车,带着两个小家伙回了家。

回家后,祁母主动揽下了照顾李砚坐月子的活儿,每天变着花样做营养餐,把李砚照顾得无微不至。

祁父和岳父李父则成了“带娃主力”,一个抱着孙子,一个哄着孙女,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连说话都放轻了声音,生怕吵到孩子。

给孩子取名字的事,自然而然落到了李父肩上

——作为部里的高级教授,是家里公认最有学问的人。

那段时间,李父每天都俯在桌前,翻着字典和古籍,偶尔还会和祁同伟聊几句,问他对孩子的期许。

祁同伟没说太多,只提了句

“想让他们以后有骨气,敢争敢拼,也能明辨是非”。

他没说出口的是,自己这些年在官场和职场上摸爬滚打,深知“不服命”的重要性,却也怕孩子们太执拗,走了弯路。

几天后,李父终于定了名字,拿着写好的纸条递给众人。

“男孩叫祁胜尧,‘胜’字是盼他有敢闯敢争的劲头,‘尧’是希望他能像古代贤君那样,明辨是非、心怀坦荡。

女孩叫祁胜瑶,‘胜’字和男孩呼应,‘瑶’是美玉,愿她既有不服输的韧劲,又能保持品性高洁,温润待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你们之前说的祁家辈分

——“志存同胜天,承志继业心”,也在‘胜’字上有了呼应,这样既合了规矩,也圆了同伟的心思。”

祁同伟看着纸条上的名字,心里一阵温热。

他想起自己曾经毅然决然前往乡下司法所,暗下决心“要胜天半子”,为自己搏出一个未来。

可如今看着两个熟睡的孩子,突然觉得“胜天”不如“护家”

——他之前所有的拼劲,不就是为了让家人能安稳生活吗?

李父在吕州待了一个多月,平日里忙惯了公务,难得有这样清闲的时光,每天陪着外孙外孙女,享受天伦之乐。

直到单位接连给他的bp机,发来几次消息,他才恋恋不舍地收拾行李离开。

送走李父后,家里有父母帮着照看孩子,祁同伟终于能抽出时间处理手头积压的工作。

只是再去队里时,他身上多了几分柔和

——之前面对案子时的狠劲还在,却少了些焦躁,多了份沉稳。

他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桌上孩子的照片,心里格外踏实。

他知道,以后的路或许还是会有风浪,赵瑞龙那样的人也未必会善罢甘休,但现在的他有了软肋,也有了更坚硬的铠甲。

他要拼尽全力,不仅为了自己的前途,更为了给这两个刚降生的小家伙,搏出一个安稳、光明的未来。

暮色漫进京州市公安局的大楼时,走廊里的人声正一点点淡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