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崭露头角(1 / 2)

送妹妹春燕进了学校大门,祁同伟才跨上摩托车,调转车头往司法所赶。

比起之前倒车的速度,他将油门拧得足,摩托车“突突”地往前蹿,一个多钟头就抵到了红山乡政府楼下。

看大门的杨大爷正坐在门房里抽旱烟,抬眼瞧见是新来的大学生,赶紧掐了烟迎出来,笑着打趣道

“行啊,祁大学!这才来几天,就鸟枪换炮骑上摩托了?”

(这娃不是祁家村的穷学生吗?哪来的钱买摩托车?)

祁同伟听出老爷子的疑惑,心里清楚得解释两句,不然闲话传出去没个谱。

他笑着递过一支烟道

“杨大爷早!主要来回跑太耽误事,我上学时攒了点助学金,家里又凑了点,这不,刚买完就得当‘负翁’,日子又得紧巴一阵咯!”

老杨头这才恍然大悟,点着头回了门房。

祁同伟把摩托车停稳,走进司法所办公室,王所长还没来。

他也没闲着,拿起墙角的铁桶接了水,把水泥地面洒湿了扫干净,又用抹布把几张办公桌擦得锃亮,最后拎着暖水壶去水房打满开水。

刚回到办公室,就见王所长推门进来,见了他便说道

“小祁来得挺早!快,泡杯茶,咱俩喝两口,一会我带你去开乡上的例会。”

(是个眼里有活的,比乡政府来的几个大学生强多了!)

祁同伟忙应着,一边给两人沏茶,一边趁机问起乡政府的情况。

红山乡位于岩台山脉边缘,是金山县最贫困的乡镇。

乡党委班子分工明确,党委书记林宣主持全面工作,作风雷厉风行,党委副书记俞志文分管组织、综治、政法等工作,与司法所联系密切,为人亲和,人大主席俞金保负责党政办、信访事宜,乡长孙连城,年轻有为,处理乡务有条理。

班子成员各司其职,但受限于艰苦条件,工作推进难度较大。

了解大致情况后,祁同伟跟着王茂英,一同到了2楼的会议室,找了个靠后的空位坐下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乡里的例行工作会。

会议桌主位坐着党委书记林宣,五十出头,头发已有些花白,梳得一丝不苟,深蓝色中山装的领口扣得严实,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几分威严,说话时总习惯性地用手指头敲着桌面。

左手边是乡长孙连城,今年35岁,微胖的身材,穿着件半旧的卡其色夹克,听会时手里转着钢笔,时不时低头在笔记本上画两笔。

党委副书记俞志文坐在右侧,四十多岁,身材挺拔,军绿色的上衣熨得平整,眼神清亮,偶尔会接过林宣的话头补充几句,声音沉稳有力。

会议开了近一个小时,从秋播进度聊到山林防火,最后又提了句村里的矛盾调解。

散会时,王茂英适时拉着祁同伟走到几位领导面前道

“林书记、孙乡长,给你们介绍下,这是祁同伟,刚分到咱们司法所的。”

“哦?看着挺年轻啊。”

林宣抬眼打量着祁同伟,刚开口,王茂英又补了句道

“小祁还是汉大政法系的毕业生呢。”

“汉大的?”林宣和孙连城都愣了一下,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孙连城开口道

“看不出来,这么年轻的高材生愿意来咱们穷乡僻壤。”

俞志文也笑着点头道

“汉大可是名牌大学,欢迎欢迎。”

祁同伟闻言,心中有些苦涩,但还是微微欠身道

“林书记、孙乡长、俞书记,以后还请各位领导多指点。”他又转向旁边几位眼熟的干部,一一颔首问好。

人群里有两个干部突然笑了,道

“原来是你啊!”祁同伟愣了一下,对方笑着解释道

“前几天你在乡政府食堂吃饭,见过你。”

那两人一个是党政办的干事,一个是民政助理,都拍了拍祁同伟的肩膀道

“早知道是汉大的高材生,那天该多聊两句!”祁同伟也跟着笑起来,这就算和红山乡的几位主要领导及干部们认识了。

和几位乡干部寒暄几句后,祁同伟顺口问起打电话的地方,得知党政办就装了程控电话,当即想给高玉良报个平安。

他找到党政办的吴干事说明情况,对方笑着摆手道

“没问题,电话就在里屋,你尽管用。”

跟着吴干事走进党政办隔间,墙角立着一部深灰色的程控电话机,机身连着密密麻麻的线,旁边还放着个记着分机号的通讯录。

祁同伟拿起话筒,按吴干事指点的号码拨号,听筒里先是传来

“嘟——嘟——”的长音,响了三声后,那边接起电话道

“喂,我是高玉良。”

“老师,是我,祁同伟。”祁同伟声音透着几分兴奋。

“同伟?你到红山乡了?”高玉良的声音立刻变得爽朗,“怎么样?基层的活儿还适应吗?”

“刚跟着王所长参加了乡里的例会,目前主要跟着司法所跑调解、写材料,都还顺手。”祁同伟简明扼要地说。

“好,好啊。”高玉良的语气满是欣慰,“沉下心来在基层磨两年,比在学校啃十本理论书都管用,别嫌条件苦,多学多做。”

“我明白,您放心。”又简单聊了两句近况,祁同伟才挂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