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多少地皮来建这么多仓?
自动化设备、运输车辆、It系统需要多少钱?
运营成本会有多高?
投资回报周期有多长?
吴伟显然早有准备,他拿出那些数据表格:初步估算,仅硬件投入(土地、仓建、设备、车辆),首期投入就可能需要超过五十亿轩国币。
后续的运营成本、人力成本更是天文数字。投资回报周期……
至少需要五到七年,甚至更长。
这个数字让办公室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五十亿,这几乎是集团半年的净利润。
虽然财务状况健康,但如此庞大的专项投入,风险极高。
云游没有立刻否定,他沉思了片刻。
他知道物流是电商的生命线,吴伟的构想代表着终极解决方案。
“伟哥,”云游用了更亲近的称呼,语气凝重,“这个构想,价值无限,但风险也极大。
一步踏错,可能会拖垮整个集团。”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深邃地看着那纵横交错的物流网络蓝图:“我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就批准如此巨大的投入。我需要看到最严谨的可行性分析。”
他做出指示:“你立刻组织一个顶尖团队,包括物流规划、财务测算、技术专家,甚至外部咨询机构。
我要看到一份详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必须包括:
第一,最精细化的投资测算,分阶段、分区域的投入和产出模型。
第二,技术实现路径,自动化设备选型、It系统架构、智能路由算法的具体方案。
第三,风险评估,包括政策风险、用地风险、技术失败风险、以及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
第四,分阶段推进的路线图,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告诉我第一步怎么走,如何用最小的成本验证模式,如何滚动发展。
在你拿出让我信服的可行性报告之前,这个项目暂不启动。但你可以开始前期的人才储备和技术预研。”
吴伟认真地听着,他知道云游的谨慎是对的。
如此巨大的投资,必须经过最严格的论证。
“明白,云总!我会立刻组织团队,用最快的时间,拿出最扎实的报告给您!”
“好。记住,我要的不是梦想蓝图,而是可执行、可验证的作战方案。”
云游拍了拍吴伟的肩膀,“物流是我们的根基,你的野心,我支持。
但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把它实现。
吴伟重重地点了点头,收起图纸和数据表,如同一位接到攻坚任务的将领,斗志昂扬地离开了办公室。
办公室内,云游再次将目光投向窗外。
吴伟的构想,为他勾勒出了一幅更加清晰、也更加震撼的商业帝国图景——
一个以极致物流体验为核心竞争力,贯通全国毛细血管的庞大网络。
这需要钱,需要技术,需要时间,更需要魄力。
但一旦建成,四海将不再只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更将成为深入实体经济血脉的基础设施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