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热浪席卷着京华,四海集团总部内,不同部门的议题如同不同频率的声波,交织碰撞。
当吴伟带着他那雄心勃勃却又重若千钧的“全国24小时物流网”构想离开后,技术副总裁刘健,这位平日里大多沉默地沉浸在代码世界中的极客,脸上带着罕见的凝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敲响了云游办公室的门。
刘健是云游高薪从海外挖回来的技术大牛,不善言辞,但对技术有着近乎偏执的专注和热爱。
他负责着四海集团最核心也最烧钱的技术板块,包括“叮叮”和“视觉”的底层架构、算法优化,以及最为艰深的——
四海手机操作系统的研发。
“云总。”刘健的声音有些沙哑,眼中有血丝,显然又经历了连续的熬夜。
“刘总,坐。
看你脸色不太好,是手机系统那边遇到难题了?”云游示意他坐下,直接问道。
他对刘健的风格很了解,不是遇到真正的坎,他不会轻易露出这种表情。
刘健重重地坐下,没有寒暄,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调出复杂的代码界面和性能测试图表:“云总,我们自主研发的‘逐浪’操作系统,在最新的原型机上测试,遇到了严重的瓶颈。”
他的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的直白和焦虑。
主要是系统流畅度和稳定性。尤其是在多任务切换、大型应用加载和长时间运行时,卡顿、掉帧、甚至死机的情况比预期要多得多。
我们尝试了各种底层优化,但效果都不理想。
他指着一条波动剧烈的性能曲线。
更深层的问题是应用生态。
除了我们自家勉强适配的几个应用,几乎没有任何主流第三方应用为我们的系统做优化。
开发者不愿意为一个用户量未知的新系统投入额外成本。
没有应用,手机就是块砖头。
而要吸引开发者,又必须先有足够的用户……
这几乎是个死循环。
刘健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挫败感,我们投入了巨大的研发力量,但谷歌的Android和苹果的ioS生态壁垒太高了。
他们的系统经过多年迭代,有海量开发者支撑,有成熟的开发工具链。
我们从头做起,太难了……
短期内根本看不到追上的希望。
我甚至怀疑,我们坚持自研系统这条路,是不是一开始就错了?”他甚至提到了竞争对手,“就像曼芯科技的苏总说的,我们是不是真的只是在做‘组装’和表面的‘模式创新’,缺乏核心技术的突破?”
办公室内陷入了沉默,只有服务器机柜隐隐传来的嗡鸣声。
云游能感受到刘健话语里的沉重压力和无助感。
巨大的投入看不到产出,技术前景一片迷茫,这对于一个技术领军者来说,是最大的煎熬。
云游没有立刻回答,他起身给刘健倒了杯水,然后走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
他理解刘健的挫折,但也看得更远。
他知道移动操作系统是智能生态的绝对核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未来必将受制于人。
他转回身,目光平静却充满力量地看着刘健。
刘总,首先,我要明确告诉你,自研系统的战略方向,绝对没有错。
现在受制于人,未来就会被人扼住喉咙。这一点,无论多难,都必须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