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班同学甚至大部分任课老师眼中,云游成了一个标签式的存在:
“学习好但有点孤僻”、“很聪明但不太合群”、“家境一般只知道学习”。
他的穿着永远是最普通的校服和洗得发白的运动鞋,没有任何时尚单品,也没有那个年纪男生常见的篮球鞋、随身听等物件。
他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安静得毫无波澜。
只有两个人能短暂地打破他这种“隐形”状态。
一个是张涛。
他在隔壁四班,性格豪爽,很快因为篮球打得好和讲义气成了年级里的风云人物。
每次课间,他总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三班后门,大嗓门吼一声:“游哥!出来一下!”然后不由分说地勾着云游的脖子,把他拉到楼梯拐角或者操场角落。
“游哥,昨天文化宫那边夜市爆满!
咱们的货差点不够卖!
特别是那种带小镜子的钥匙扣,女生抢疯了!”
张涛兴奋地压低声音汇报,唾沫横飞。
云游冷静地听着,快速心算:“钥匙扣利润高,下次进货量加百分之五十。文化宫夜市管理费涨了,得算进成本。
另外,我发现实验中学那边放学早,门口摆个临时摊,卖文具和零食,十分钟就能清掉一批,风险低,你让赵强他们去试试。”
“得令!”
张涛用力点头,对云游的判断毫不怀疑。
两人交流短暂高效,一两分钟就能完成一次“战略部署”。
另一个是周家明。他在五班,凭借家里修车店带来的人脉和自身的情报搜集能力,成了年级的“百事通”。
他穿梭于各个班级,和各种人称兄道弟,但总能找到最不起眼的时机,比如做课间操集合时,看似随意地站到云游身边,快速低语几句:
“游哥,打听清楚了,城西批发市场下周一批发塑料盆的老板要处理一批尾货,价格能砍到三折。”
或者递过一张揉成一团的小纸条,上面用只有他们才懂的符号写着:“周六,体育场有青年联赛,人流预计3000+,适合饮料、小零食、加油道具。”
云游面无表情地听完或接过纸条,微微颔首,一切尽在不言中。
周家明的信息,往往能让他们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
他们的地下商业网络,就在这校园的喧嚣掩护下,通过碎片化的时间和隐秘的角落,高效而精准地运转着。
放学铃声如同冲锋号。云游永远是第一个收拾好书包冲出教室的人。
他婉拒了所有诸如“一起去打台球”、“新开了家网吧”之类的邀请,身影迅速消失在涌向校门的人流中。
回到租住的小屋,往往就是一场小型的战前会议。
赵强和李强汇报白天踩点的情况,张涛和周家明放学后也会赶来。
五人小队快速集结,核对货物,分配任务,然后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奔赴县城各个可能的“战场”——学校门口、工厂下班必经之路、夜市、周末的公园和体育场……
夜深人静,当同学们还在挑灯夜战攻克难题时,云游可能刚刚收摊回来。
他清点着一天的收入,那一张张皱巴巴的零钱,在他眼中比任何试卷上的满分都更有价值。然后,他才会摊开课本和作业,以极高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过目不忘的能力让他节省了大量死记硬背的时间,而超越年龄的思维深度让他能轻松理解知识点背后的逻辑。
他就像一只潜藏在深海中的巨鲸,表面平静无波,水下却暗流汹涌,积蓄着巨大的能量。
校园是他的伪装,是他的信息中转站,是他观察这个时代的窗口,但绝非他的全部。
他享受着这种状态:在规则的框架内,隐秘地构建着自己的规则。
低调,是他最好的保护色;而蛰伏,是为了将来更强劲的爆发。
教室的灯光下,他安静地书写,笔尖流淌出标准的答案。
而他的心中,规划的却是一个正在悄然崛起的、属于他自己的商业帝国的雏形。
(pS:大佬们,收藏追更点一点,给云游的创业基金添砖加瓦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