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韩世忠夫妇英魂现(2 / 2)

汪晓点头,“正是。幡中不仅有历代武将英魂,还有名留青史的文臣、运筹帷幄的谋士,甚至……开国定鼎的帝王。”

他话音微顿,指尖一缕精纯鬼气注入幡中,沉声道:“岳将军,出来一见吧。”

鬼气流转间,万灵聚魂幡上红光暴涨,一道身披银甲、面容刚毅的虚影缓缓踏出,周身正气凛然,目光如炬,正是岳飞。

他刚一现身,便感受到山巅熟悉的铁血之气,转头看向韩世忠夫妇,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拱手行礼:“韩将军,梁夫人?”

“岳将军!你……你竟然……”韩世忠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

他与岳飞同处南宋,皆是抗金名将,虽因战事繁忙、分守各地未曾深交,但彼此早已听闻对方的忠勇事迹。

两人皆是心怀家国、志在收复河山的忠臣良将,心中早已惺惺相惜。

当年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致死,韩世忠曾当面质问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此后便心灰意冷,辞官归隐。

他万万没想到,千年之后,竟能在此地见到岳飞的英魂。

岳飞轻叹一声,目光中带着几分怅然与释然:“我死后,魂魄不散,心中执念亦是收复河山,诛杀奸佞。后来遇到汪晓,他不仅没有强行收服我,反而待我以礼,带我游历如今的山河大地,让我亲眼看到,当年我们拼死守护的家国,如今早已山河一统,国泰民安,再无战乱之苦,再无外敌入侵。”

韩世忠猛地抬头,眼神中满是急切与期盼,语气带着一丝颤抖,“你说……如今山河一统,百姓安乐?再无战乱?”

岳飞重重点头,“如今华夏,早已不是当年偏安一隅的南宋。北方故土尽数收复,国家强盛,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再也没有金人的铁蹄践踏,再也没有战火纷飞。我亲眼看到了城池繁华热闹,农田万顷丰收,孩童在街头嬉笑打闹,老者在院中安享晚年,这正是你我当年抛头颅、洒热血,拼死想要守护的景象啊!”

韩世忠的身体微微颤抖,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与极度的渴望。

他转头看向梁红玉,后者的眼中也满是震惊、期盼与一丝不敢置信。

“这……这是真的吗?岳将军,你莫要骗我!”韩世忠带着一丝不确定的哽咽。

岳飞语气郑重,“韩将军,我岳飞一生坦荡,何时说过虚言?我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分虚假,甘愿魂飞魄散!”

汪晓适时开口,语气诚恳,“岳将军所言非虚。晚辈可以即刻带二位前去看看如今的山河大地,让二位亲眼见证,你们当年的夙愿,早已圆满实现。”

岳飞也补充道:“韩将军,梁夫人,汪晓心性纯良,心怀大义,他收服英魂,皆是诚心帮其了却执念,让英魂得以安息,或是留在万灵聚魂幡中,继续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我如今便在幡中修行,偶尔还能随他一起游历四方,亲眼见证这盛世繁华。”

韩世忠沉默了。

他望着岳飞坚定而坦荡的眼神,又看向汪晓真诚而恳切的面容,周身暴涨的赤红英气渐渐平复下来。

他一生征战,浴血沙场,所求的不过是山河一统,百姓安乐,奸佞伏法。

如今这个夙愿已然实现,他心中的执念,似乎真的有了化解的可能。

梁红玉感受到他的情绪变化,轻轻握住他的手臂,轻声道:“夫君,岳将军素来正直坦荡,所言定然不虚。或许……我们真的可以放下了。”

韩世忠深吸一口气,眼神中的激动与急切渐渐化为平静,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释然与期盼。

他看向汪晓,语气郑重地问道:“你真能带我二人去看看如今的山河?看看那些我们当年拼死想要收复的故土?”

汪晓点头,语气肯定又带着几分恳切:“二位若是愿意,晚辈不必带你们远赴北方故土,便在此地,带你们看一看如今盛世。”

韩世忠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炽热的期盼,“我信你!也信岳将军!”

梁红玉也颔首道:“夫君去哪,我便去哪。能亲眼看看太平盛世,便是死也无憾了。”

汪晓见状,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抬手一挥,万灵聚魂幡再次绽放出柔和的金光,一道金色的光幕笼罩住韩世忠与梁红玉英魂。

“二位不必抗拒,这光幕不会伤害你们,只会助你们解开地脉束缚。”

韩世忠与梁红玉对视一眼,没有抗拒,坦然接受了金光的包裹。

金色的光幕将两人轻轻托起,缓缓升起,带着他们的英魂朝着山巅之外飞去。

汪晓身影一闪,也消失在山巅之上。

白雪、岳飞紧随其后。

不多时,就来到了城区。

韩世忠站在街头,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神中满是震撼与失神。

他记得当年这里是金军南下的必经之地,是他与梁红玉率军鏖战的疆场,是无数将士抛头颅、洒热血守护的江淮门户。

可如今,没有震天的厮杀,没有凄厉的哭喊,没有流离失所的百姓,只有川流不息的车辆、欢声笑语的人群,还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直插云霄。

几个孩童举着风车从他身边跑过,清脆的笑声划破天际,韩世忠下意识地伸出手,想要触碰那些稚嫩的身影,却发现自己的手掌径直穿过了孩童的肩头。

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能在战场上护佑苍生的将军,只是一道滞留人间的英魂。

可这失落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狂喜。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梁红玉,只见她正望着不远处广场上放风筝的一家人,眼眶泛红,却嘴角带笑。

“红玉,你看……”韩世忠声音哽咽,指着街头随处可见的太平景象,“你看啊,孩子们能安心嬉闹,大人们能安稳度日,这……这就是我们当年浴血奋战想要守护之物啊!”

梁红玉含泪点头,指尖轻轻拂过脸颊,似在擦拭不存在的泪痕:“是啊,夫君。当年我们在江淮一带节节抵抗,就是怕金人铁蹄南下,毁了这人间烟火。如今国泰民安,再无战乱,我们的血,没白流。”

岳飞走到两人身边,望着眼前的繁华,语气中满是欣慰:“韩将军,梁夫人,当年我们一守江淮、一镇荆襄,虽未曾谋面,却始终遥相呼应。如今亲眼见得这太平盛世,心中再无遗憾了吧。”

汪晓与白雪静静站在一旁,没有打扰三位英魂的感慨。

晚风拂过街头,带着城市的烟火气。

韩世忠周身的气息变得愈发柔和,那是执念消散的迹象。

汪晓适时开口,“二位当年在江苏境内征战多年,想必对江淮水系、古战场旧址最为牵挂。我带二位去看看如今的江淮故地,看看你们当年守护的土地,如今何等繁盛。”

他深知无需远赴千里之外,韩世忠夫妇的执念根植于江苏境内的抗金故地。

眼前的景象已足够触动人心,再辅以他们熟悉的江淮地貌,更能让执念彻底消融。

瞬息之间,他便领着韩世忠、梁红玉出现在了江苏镇江的金山湖畔。

这里正是当年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旧址,如今早已不见当年战船林立、硝烟弥漫的模样。

湖畔杨柳依依,湖水碧波荡漾。

游船往来其间,游客们欢声笑语。

或是驻足欣赏湖光山色,或是聆听导游讲述当年韩世忠夫妇抗金的英雄事迹。

不远处的金山寺香火鼎盛,殿宇巍峨。

与当年不同的是,如今的寺庙周围再也没有兵临城下的危机,只有前来祈福的善男信女。

梁红玉一脸惊讶,快步走到湖边,望着熟悉的山形水势,语气中满是感慨,“这是……金山湖?当年我就在这金山之上击鼓助威,夫君率军在湖上与金军激战,如今竟变得这般安宁?”

韩世忠走到她身边,目光扫过湖畔的景致,又看向远处繁华的镇江城,眼眶微微泛红:“记得当年战后,这一带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如今你看,城池繁华,湖光秀美,连当年的古战场,都成了后人缅怀英烈的胜地。”

岳飞拍了拍韩世忠的肩膀,语气诚恳又带着几分欣慰:“韩将军,如今故地安宁,山河无恙,我们当年浴血奋战所求的太平,已然成真。汪晓心怀大义,这万灵聚魂幡更是难得的安身之所——里面魂力充沛,既能助二位稳固魂体,更能滋养英魂、提升境界,届时你们便能如我这般,以实体形态立足世间,不再是虚无缥缈的虚影。”

韩世忠浑身一震,岳飞的话如惊雷般在耳畔回响,下意识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臂膀。

刚才他想去触碰一个孩童,指尖却径直从孩童身上穿了过去。

那穿透的虚无感,那无法触碰人间烟火的失落,瞬间涌上心头,让他眉头紧锁。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梁红玉,见妻子眼中也闪过一丝怅然,显然也想起了类似的境遇。

韩世忠沉默片刻,转头看向汪晓,眼神中已无半分迟疑,只剩下坚定与释然。

他周身气息彻底平复,化作温润的金光,萦绕在身形周围。

“汪公子,我韩世忠一生戎马,只为家国安宁。如今亲眼见证太平盛世,再无执念。愿归顺公子,留在万灵聚魂幡中,继续护这山河无恙,百姓安乐。”

梁红玉也随之拱手,语气坚定:“我夫妇二人同心同德,夫君既已决定,我便一同追随。往后,愿听公子差遣,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

汪晓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抬手一挥,万灵聚魂幡在掌心绽放出柔和的金光:“二位英雄肯屈身相从,是我的荣幸。万灵聚魂幡中,自有一方天地,可供二位修行,亦可随时现身。”

韩世忠与梁红玉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朝着汪晓深深一揖,随后身形化作两道流光飞入万灵聚魂幡中。

岳飞望着两人的身影消失,也朝着汪晓点头示意,化作一道金光回归幡内。

汪晓收起万灵拘魂幡,感受着其中新增的两股沉稳英气,心中安定了不少。

他转头看向白雪,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韩世忠夫妇已收服,接下来,该前往淮安,会会那位‘兵神’韩信了。”

白雪大眼睛亮晶晶的,脆生生道:“兵神?听着就超厉害呀!用兵那么神,会不会很难说服呀?”

汪晓目光望向淮安的方向,眼神深邃,“韩信一生跌宕,功高震主,心结难平。想要收服他,需先解开他心中的怨念与遗憾。”

话音落下,汪晓心念一动,已经腾空而起。

这一次,目的地直指淮安城西南的韩信故里方向。

那里,一道文武双全的英魂气息,正带着千年遗憾静静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