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魂雾裹挟着淡紫妖霭,在夜色中划出一道迅捷的弧线,半小时后稳稳落在淮安城西南的韩信祠宇前。
祠宇依山而建,飞檐翘角隐没在苍劲古木间。
即便夜已深沉,也能感受到一股穿透千年的锐利魂息。
如同出鞘的宝剑,锋芒毕露,却又带着几分孤高与郁结,在祠宇上空盘旋不散。
“汪晓哥哥,这气息好吓人呀!比韩将军的战气还冲呢!”白雪紧紧攥着汪晓的衣角,小身子微微发颤,指尖萦绕的淡紫妖雾也跟着不安地晃动。
大眼睛里满是怯意,却又忍不住好奇地往祠宇里瞟。
汪晓抬手安抚地拍了拍她的头顶,目光凝重地望向祠宇正殿,声音低沉:“这是韩信将军的英魂。他一生用兵如神,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凭一己之力助刘邦定鼎天下。可到头来,却落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被吕后斩于长乐宫钟室,诛灭三族。这份冤屈与不甘,郁结千年,魂息自然凌厉至极。”
话音刚落,祠宇正殿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像是重物落地。
紧接着,一股磅礴的魂压骤然席卷而来,让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般。
白雪吓得往汪晓身后缩了缩,只敢露出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
汪晓神色不变,缓步踏入祠宇。
正殿之内,烛火无风自动,狂舞的火焰将人影拉得忽长忽短。
殿中央,一道身着玄色战甲的虚影缓缓凝聚,身形挺拔,面容刚毅,眉宇间透着运筹帷幄的智气。
他腰间佩剑,手持一卷兵书,目光锐利如鹰隼,扫向汪晓的瞬间,带着千军万马的杀伐之气。
“何方鬼魅,也敢擅闯吾之居所?”韩信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如同来自千年之前的战鼓,震得殿内梁柱微微作响。
“晚辈汪晓,见过韩将军。”汪晓微微拱手,语气恭敬却不卑不亢,“晚辈并非有意惊扰,只是听闻将军英魂滞留人间千年,心结难平,特来为将军指一条明路。”
韩信嗤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浓浓的自嘲与愤懑,“我韩信一生征战,为刘邦打下半壁江山,到头来却落得身首异处、三族尽诛的下场!”
他周身魂息骤然暴涨,殿内的烛火瞬间被吹灭大半,只剩下几盏顽强地摇曳着。
凌厉的魂息化作无形的刀剑,朝着汪晓直逼而来,“你一个黄口小儿,也敢在我面前妄谈明路?若不是看你身上有几分精纯魂气,早已让你魂飞魄散!”
白雪吓得尖叫一声,下意识地释放出妖雾想要护住汪晓,却被那股磅礴的魂压震得连连后退。
汪晓抬手将她护在身后,周身鬼气翻涌,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挡住了韩信的魂息冲击。
汪晓的声音依旧平稳,“将军之冤,千古共知。但将军一生自负用兵之术天下无双,难道就甘愿这般滞留人间,让一身才学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消散于天地之间?”
韩信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冷哼道:“我之兵法,冠绝古今,世间无人能及。即便滞留千年,也足以让后世敬仰。倒是你,黄口小儿也敢口出狂言?兵法之玄奥,在于谋定而后动、决胜于千里,非经天纬地之才、浴血沙场之验不能窥其万一,你又可知其中一二?”
汪晓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几分挑衅,“晚辈略懂皮毛,不敢称懂。但将军滞留千年,怕是早已忘了棋逢对手的滋味。不如我们以魂为棋,以息为兵,推演一场千古战局。若晚辈输了,即刻退去,此生再不踏入淮安半步;若将军输了,便听晚辈一言,如何?”
韩信眼中精光暴涨。
千年以来,他孤身一人,看着世间变迁,却从未遇到过一个能与他探讨兵法、推演战局的对手。
这份寂寞,远比死亡更让他难以忍受。
汪晓的提议,瞬间点燃了他心中沉寂已久的好胜心。
“好!我倒要看看,你这黄口小儿有何本事,敢与我韩信对弈!”韩信大手一挥,指尖魂光闪烁,殿内的尘土骤然凝聚,化作一方三尺见方的棋盘,黑白棋子自动排列整齐,悬浮在棋盘之上,“你想推演哪一场战役?垓下之战?井陉之战?还是暗度陈仓?任你挑选!”
“不必拘泥于过往战役。”汪晓微微一笑,指尖鬼气凝聚,化作一枚白子落在棋盘中央,“我们便推演一场‘乱世争雄’,无固定战局,无既定规则,只凭兵法智谋,看谁能先破对方阵眼,如何?”
“有意思!”韩信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指尖黑子落下,布下一道“一字长蛇阵”,“我便先让你见识见识,何为行军布阵!”
棋盘之上,黑白棋子交错落下,每一步都暗藏玄机。
韩信不愧是兵神,举手投足间尽显兵家本色,阵法变幻莫测。
时而如雷霆万钧,猛攻不止。
时而如静水流深,暗藏杀机。
“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围魏救赵”,各种兵法奇招信手拈来,黑白棋子在他手中仿佛化作了千军万马,朝着汪晓的白棋步步紧逼。
汪晓起初还能勉强应对,但随着战局推进,越来越感受到韩信兵法的恐怖。
对方的每一步棋都精准地预判了他的意图,每一次变阵都让他陷入被动。
不过半个小时,他的白棋便被黑子团团围住,阵眼岌岌可危。
“汪晓哥哥,快想想办法呀!要被围住啦!”白雪在一旁看得心急如焚,额头上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汪晓眉头紧锁,指尖悬在棋盘上空,迟迟无法落下。
他深知,以自己的兵法造诣,根本不是韩信的对手。
再这样下去,不出十步,他必败无疑。
韩信眼中闪过一丝轻蔑,“怎么?不敢落子了?我便说,世间无人能及我之兵法。你这小儿,也不过是班门弄斧罢了!”
汪晓深吸一口气,突然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将军兵法确实出神入化,晚辈自愧不如。但晚辈并非孤军奋战,今日便请出一位智囊,与将军再较高下!”
话音落,汪晓抬手一挥,鬼气翻涌,万灵聚魂幡凭空出现在他掌心。
幡面之上,符文流转,金光闪烁,一股儒雅却又不失锋芒的魂息缓缓释放出来。
韩信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你这幡中,莫非还藏着其他英魂?”
汪晓点头,沉声道,“晚辈有请刘伯温先生!”
鬼气流转间,万灵聚魂幡上金光暴涨,一道身着青色官袍的虚影缓缓踏出。
此人身形清瘦,面容儒雅,眉宇间透着洞察世事的睿智。
正是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神机妙算的刘伯温。
刘伯温刚一现身,便感受到殿内浓郁的兵家气息,目光落在棋盘之上,又看向韩信,眼中闪过一丝敬意,随即拱手行礼:“在下刘伯温,见过韩将军。久闻将军兵法冠绝古今,今日得见,幸甚幸甚。”
“这位先生是?”韩信瞳孔骤缩,目光落在刘伯温身上,带着几分审视与探究。
眼前之人气度儒雅,周身魂息沉稳睿智,绝非寻常之辈,可他搜遍记忆,却从未见过这号人物。
刘伯温见状,微微拱手,笑容谦和:“在下刘伯温,生于元末明初,曾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基业。久闻将军‘兵神’之名,早在史册中拜读过将军的赫赫战功与兵法奇谋,今日得见英魂真身,实乃三生有幸。”
韩信闻言,眼中的疑惑更甚,指尖魂光微微晃动:“元末明初?朱元璋?竟已更迭如此多朝代?”
他滞留人间千年,虽能感知世间变迁,却对具体的朝代更迭、后世人物知之甚少。
此刻听闻刘伯温竟是后世辅佐帝王定天下的智囊,心中不由生出几分好奇。
刘伯温点头,目光转向棋盘,语气诚恳,“将军的兵法韬略,流传后世千百年,至今仍被奉为兵家圭臬。方才在下在聚魂幡中,听闻将军与汪晓推演棋局,见先生棋势凌厉、妙算无穷,心痒难耐,斗胆想替汪晓接下这后半局,一来想向将军请教一二,二来也想亲身体验一番‘兵神’的棋艺风采,不知将军能否应允?”
韩信眼中闪过一丝动容,随即被浓浓的战意取代。
他一生自负兵法无双,却没想到自己的谋略竟能流传后世,被后世智囊如此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