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彦的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顺着脸颊滴落在信封上,晕开一小片墨迹。她一直以为母亲是因为害怕才反对她,以为母亲是想让她忘记过去,安安稳稳过日子,却没想到母亲默默承受了这么多,像一头老黄牛,在背后为她铺好了所有的路,扛下了所有的风雨。“妈,那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为什么要一直瞒着我?这么多年,你一个人扛着,得多辛苦啊!” 她的声音哽咽着,几乎说不完整一句话,肩膀微微颤抖。
“我怕你还小,承受不住这么多,也怕林国雄对你不利。” 母亲抬手轻轻擦去成彦脸上的泪水,指尖带着微凉的温度,像小时候成彦摔倒时,母亲擦去她脸上灰尘的动作,温柔而坚定,“你小时候那么胆小,连打雷都要躲在我怀里,我怎么忍心让你去面对那些黑暗和危险?现在不一样了,你敢自己开工作室,敢和林国雄对着干,敢为了真相义无反顾,你已经成了比我还坚强的姑娘。”
她顿了顿,眼神变得格外认真,深深地看着成彦的眼睛,仿佛要透过她的眼睛,看到她心底的坚定:“注意安全。”
这四个字,没有多余的修饰,没有激烈的情绪,却像一股暖流,瞬间涌遍成彦的全身,带着沉甸甸的信任与期盼,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成彦知道,这简单的四个字背后,是母亲多年的隐忍与牵挂,是母亲对她的无限信任,是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她的身上。
“妈,我一定会的!” 成彦紧紧抱住母亲,手臂用力地环着她的后背,感受着母亲瘦弱却坚韧的身体,声音带着哽咽,却充满了坚定,“我一定会找到韩叔叔,拿到证据,找到真相,还父亲和绣坊一个清白,让苏绣发扬光大,让林国雄付出应有的代价!” 她能感受到母亲的身体微微颤抖,也能感受到母亲紧紧回抱住她的力量,那是母爱,是支持,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勇往直前的勇气。
母亲拍了拍她的后背,像小时候哄她睡觉那样,轻轻的、有节奏的,轻声说:“去吧,别让顾怀安他们等急了。那个锦盒里的绣片,你带给韩叔叔,他看到就会明白。还有那枚印章,是绣坊的信物,你拿着,就当是我陪着你,在你身边给你打气。”
成彦点点头,松开母亲,小心翼翼地把锦盒和印章放进随身的包里,又把那些信一张张叠好,放进行李箱的内侧口袋,紧贴着胸口的位置。她知道,这些不仅仅是绣片、印章和信件,更是母亲沉甸甸的爱与期盼,是她此行最珍贵的行囊,是支撑她走过所有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
走到门口,成彦回头看向母亲,母亲依旧站在卧室门口,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她的眼神平静而坚定,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成彦前行的路。“妈,我走了,等我回来。”
“嗯,我等你。” 母亲点了点头,嘴角扬起一抹浅浅的笑容,那笑容里,有释然,有期盼,还有无尽的母爱,像春日里最温暖的阳光,驱散了所有的阴霾。
成彦拖着行李箱走出老房子,阳光洒在她的身上,温暖而有力量。门口的老槐树抽出了新的嫩芽,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像在为她送行。她知道,这趟温哥华之行,她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身后,有母亲的支持,有父亲的期盼,有韩叔叔的等待,还有顾怀安、小雨、陆岩组成的团队的守护。
只是,母亲为什么会突然改变态度?是真的觉得时机到了,还是收到了什么消息?她这些年收集的罪证,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会不会和父亲的死有关,和韩东明的隐退有关,甚至和林国雄的发家史有关?韩叔叔看到那枚绣片和印章,会是什么反应?是惊喜,是警惕,还是会因为害怕连累她而拒绝相见?成彦坐在出租车里,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老城区的青砖黛瓦渐渐远去,心里充满了疑惑,像一团乱麻,却也更加坚定了前行的决心。
她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危险,多少阻碍,她都必须勇往直前。因为她肩上承载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梦想,还有母亲和父亲未完成的心愿,还有苏绣这门古老技艺传承的希望,还有所有被林国雄迫害过的人的期盼。
结尾处,出租车驶离了老城区,朝着机场的方向前进。成彦拿出那个红色的锦盒,小心翼翼地打开,绣片上的栀子花纹依旧鲜亮,金线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像母亲从未离开过,像父亲从未走远,像所有的真相,都在不远处等待着她。她握紧锦盒,指腹摩挲着冰凉的铜制印章,心里暗暗发誓:“爸,妈,等着我,我一定会带着真相回来,让所有的冤屈都得以昭雪,让苏绣这门手艺,永远传承下去,让你们的名字,被永远铭记。”
而此刻的老房子里,母亲站在窗前,看着出租车远去的方向,直到再也看不见。她缓缓拿起桌上的绣花针,却再也无法静下心来绣花。她走到卧室,打开床底下的一个暗格,拿出一个小小的铁盒,铁盒里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三个年轻的笑脸,正是年轻时的母亲、父亲和韩东明。她轻轻擦拭着照片,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仿佛在期待着什么,又仿佛在担忧着什么,还有一丝深藏多年的秘密,像沉在水底的石头,从未被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