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技术修复的希望(2 / 2)

“能是能,就是得等碎片拼完,现在只能听出零星的词。” 老周喝了口桌上的茉莉花茶,茶已经凉了,他却没在意,“对了,昨天有个穿黑西装的人给我打电话,一口普通话,问‘有没有人送修爱国者 R5511 录音笔’,还问我‘能不能彻底删除数据’,我听着不对劲,就说‘没修过这型号’,挂了电话我就把店门关上了 —— 你们是不是得罪人了?这几天修复期间,我把后门也锁上,让你那保镖在门口守着,别让人进来捣乱。”(爆点 2 新增细节:老周摸了摸工作台下的暗格,“我把你们的录音笔备份先藏这儿了,里面有块钢板,能防磁,就算有人进来搜,也找不到 —— 之前帮人修过涉黑的证据,这点防备还是有的”)

顾怀安的脸色沉了沉,掏出手机给保镖发消息,指尖在屏幕上敲得飞快:“让小李和小张在工作室门口守着,别让穿黑西装的人靠近,有情况立刻给我打电话,另外,去查查昨天给周师傅打电话的号码,看看能不能找到源头。” 他回头对老周说:“谢谢您提醒,我们会注意,您放心修,需要什么尽管说,费用不是问题。”

成彦攥着顶针的手更紧了,突然想起母亲当年跟她说 “做事要防着点,坏人不会轻易放弃,你得比他们更细心”。原来林国雄真的在盯着这录音笔,连修复的事都能打听着。她看着老周专注的侧脸,看着他偶尔皱起的眉头,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 只要拿到完整的录音,母亲的公道就又近了一步,那些年母亲受的委屈,就能有个说法了。

“有进展了!” 老周突然喊了一声,声音比平时高了点,吓了张大爷一跳,手里的糖糕差点掉在地上。他指着屏幕上刚拼好的一段碎片:“拼出了半句话:‘老 K 后天晚上八点…… 带汽油…… 别留下痕迹’!后面还没拼出来,不过能确定,烧工坊的时间是后天晚上八点,跟你妈工坊失火的时间对得上吗?”

成彦的心脏猛地一跳,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她赶紧点头,声音有点激动:“对!我妈日记里写着,10 月 18 号晚上七点多,她还去工坊检查过绣线,八点多就有人打电话说工坊着火了!时间刚好对得上!” 她的眼泪掉得更凶了,不是难过,是激动 —— 终于有证据能证明,母亲的工坊不是意外着火,是林国雄故意的!“谢谢您,周师傅,太谢谢您了,我妈在天上看着,肯定也会谢谢您的……”

张大爷也激动地拍了拍桌子,糖糕终于掉在地上,他也没顾上捡:“太好了!这下证据更全了!林国雄那厮想赖都赖不掉!我现在就去镇上派出所问问,看看能不能抓老 K!” 他弯腰要捡糖糕,被老周拦住了:“别捡了,地上有焊锡灰,脏,一会儿我扫了 —— 先等录音修完,证据全了再报警,不然抓了老 K,他也能狡辩。”

老周又操作了一会儿,眉头突然皱起来,手指在磁头上碰了碰:“不行,磁头偏位有点严重,读数据的时候总跳帧,需要个校准工具 —— 我这工具上次修完最后一台录音机就丢了,得去古玩市场找,那里有家‘老杨配件店’,老板跟我熟,有不少老设备配件,应该能找到。” 他看了看表,表盘上的指针指向下午三点半:“现在去还来得及,老杨四点半关门,晚了就只能等明天了,明天一早我就能回来继续修,争取中午前把完整录音弄出来。”

顾怀安立刻站起来,顺手帮成彦理了理被风吹乱的衣领,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耳垂,有点凉:“我去!您告诉我地址,我现在就开车去,别耽误时间。” 他又嘱咐成彦,“你在这儿等着,我让小李留下陪你,有任何事给我打电话,别自己出去,不安全。” 成彦点点头,眼泪掉在顾怀安的手背上,他愣了一下,然后轻轻握了握她的手,又快速松开,转身拿起外套就往外走,脚步比平时快了半分。

成彦看着顾怀安匆匆离开的背影,又看向屏幕上那些没拼完的碎片,心里既期待又忐忑。老周收拾着桌上的棉片,把用过的棉片放进专用的回收袋,说 “这玩意儿不能随便扔,异丙醇易燃,得集中处理”:“别担心,校准工具不难找,老杨那店我常去,他那儿连 1980 年的录音机配件都有,找个 R5511 的校准工具不算难。明天修完,我给你刻 3 张防磁光盘,再做 2 个加密 U 盘,分别用防磁盒装着,你、警方、律师各一份,这样最保险 —— 影视行业音频证据保全都这么做,避免证据丢了或者被人篡改,备份成功率得达到 99.9%,差 0.1% 都不行。”(数据支撑新增细节:老周拿出三个银色的防磁盒,上面印着 “国家认证证据存储专用”,“这是我托朋友从市局拿的,比普通防磁盒效果好,能隔绝更强的磁场,就算放在手机旁边,数据也不会丢”)

张大爷在旁边吃着新的糖糕,这次他不敢再举着了,小口小口咬着,含糊地说:“明天我也来,给你们带早饭,镇上张记的豆浆油条特别香,豆浆是石磨的,油条是现炸的,比城里的好吃多了!我再给周师傅带碗豆腐脑,放两勺辣油,您爱吃辣的,对吧?” 他拍了拍成彦的肩膀,力道有点大,却很实在:“丫头,别紧张,有我们呢,林国雄那厮就算买走了工具,咱们也能找到别的办法,天无绝人之路!”

成彦笑了笑,攥着母亲的顶针,看着频谱分析仪上那些跳动的波纹。阳光从玻璃窗照进来,落在录音笔上,亮得晃眼,像母亲当年绣品上的银线,闪着希望的光。她想起母亲当年在工坊里绣栀子,阳光也是这样照在绣品上,银线闪闪发光,母亲说 “只要心里有光,再黑的路也能走过去”。现在她终于明白,这光就是证据,是真相,是身边这些人的支持。

就在这时,老周的手机突然响了,铃声是老式的 “东方红”,他接起来听了两句,脸色突然变了,握着手机的手指有点抖,手机滑了一下,他赶紧扶住。挂了电话,他看着成彦,声音有点沉:“老杨说,今天早上有个穿黑西装的人也问过 R5511 的校准工具,还说‘不管多少钱都要’,老杨没多想就卖给他了,现在店里没货了,得等下周才能从外地调……”

成彦的心瞬间沉了下去,手心发凉,顶针硌得更疼了。但她立刻攥紧拳头,看着老周说:“周师傅,肯定还有别的办法,比如用别的型号的工具代替?或者咱们自己做一个?我妈当年在工坊里,没绣针就用细铁丝磨,没绣绷就用木板钉,只要想办法,肯定能行。” 张大爷也跟着点头:“对!我认识镇上修自行车的老李,他手里有不少老工具,还会自己磨零件,咱们去问问他,说不定能凑合用!”

老周看着成彦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屏幕上的碎片,突然笑了:“你这丫头,跟你妈一样犟,不过犟得好!其实还有个办法,我家里有个旧的校准工具,是修别的型号录音笔用的,稍微改改就能用,就是得费点时间 —— 我现在回家拿,你们在这儿等着,别离开,让保镖看好门。”

成彦点点头,看着老周拿起外套往外走,心里又燃起了希望。阳光还照在录音笔上,那些跳动的波纹像在跟她说 “别放弃”。她知道,就算林国雄想阻止,她也会坚持下去,因为母亲在看着,真相在等着,那些藏了十年的委屈,终于要被这小小的录音笔,一点点揭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