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夜戏(2 / 2)

顾怀安接过粥碗,喝了口,眼睛亮了:“王阿姨您这手艺真好!比我在外面吃的连锁粥店还香 —— 上次我在工作室煮粥,把锅都煮糊了,最后只能吃泡面,被老陈笑了好几天。” 他看向正在布景里背台词的周老,挥了挥手,“周老,快过来喝碗粥!您这么大年纪,夜戏熬着更辛苦,别冻着了!”

周老放下剧本走过来,他的中山装外面套着件军绿色的旧棉袄,是剧组借给他的,袖口都磨出了毛边,手里还攥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台词的重音标记:“顾老师来了?正好,我刚才还跟成彦说,她这段台词的‘颤音’要再收点,太抖了像害怕,林墨是‘冷得抖,不是怕得抖’,你来得正好,帮着听听。” 他喝了口粥,对顾怀安说,“还是小剧组暖和,大剧组拍夜戏,演员各待各的休息室,连口热粥都喝不上,哪像咱们这儿,围着喝粥,比暖风机还暖。”

突然,造雪机 “咔嗒” 响了一声,停了下来,白色的泡沫也不喷了。小吴着急地喊:“坏了!造雪机的管子冻住了!得拆下来烤烤才能用!” 大家都抬头看过去 —— 造雪机的出雪管结了层薄冰,像裹了层玻璃,小吴正拿着个打火机,想烤化冰,却怕烧到管子,手忙脚乱的。

成彦有点着急,攥着搪瓷杯的手指都泛白了:“要是修不好,今天的夜戏怎么办?明天还要拍其他戏份,耽误进度就麻烦了。” 她想起林墨的台词,刚才好不容易找到 “冷中带韧” 的感觉,要是现在停拍,明天状态说不定就没了。

顾怀安放下粥碗,走过去看了看造雪机:“别用打火机,温度太高容易烧管子。小吴,你去板房里拿壶热水,慢慢浇在管子上,冰化得慢但安全;小张,你找几个群演,拿点白色的棉絮,等会儿管子通了,人工撒点棉絮在镜头前,看着像雪粒,能补造雪机的量 —— 上次拍《无声》的雪夜戏,造雪机也坏过,我们就是这么弄的,拍出来效果还比纯造雪机自然。”

小吴和小张赶紧照做,王阿姨也跟着帮忙,把板房里的热水壶都拎了过来。顾怀安蹲在造雪机旁,帮着调整管子的角度,他的冲锋衣袖子沾了水,很快就冻凉了,却没在意,还跟小吴说:“等会儿通了,先喷少量雪,别让泡沫堆太厚,演员踩上去容易滑 —— 林墨找证据时要蹲下来,你在她脚下垫块防滑垫,用雪盖住,观众看不出来。”

成彦站在旁边看着,手里的搪瓷杯还带着暖意,润喉茶的清香在嘴里散开。她突然觉得,这个冻得人发抖的夜戏片场,比任何大剧组的豪华休息室都暖和 —— 有人煮姜茶,有人熬粥,有人帮忙修机器,有人出主意补镜头,每个人都在为这场戏使劲,没有 “主角”“配角” 的区别,只有 “一起把戏拍好” 的心意。

“通了!通了!” 小吴兴奋地喊,造雪机重新喷出白色的泡沫,落在地上,这次的泡沫更细,像真的雪粒。小张带着群演撒棉絮,白色的棉絮在灯光下飘着,跟造雪机的泡沫混在一起,真像下雪了。

李静拿着扩音喇叭走过来,她的眼睛里带着红血丝,显然也熬了很久:“各部门准备!马上开拍!成彦,刚才顾老师说的‘控制呼吸’别忘了,周老,您等会儿拍远景时,脚步慢点,雪地里走快了容易出戏!”

成彦把搪瓷杯递给小夏,理了理羽绒服里的戏服,走到布景中央。顾怀安站在监视器旁边,朝她比了个 “加油” 的手势,王阿姨和周老也在旁边点头,群演大哥们撒棉絮的动作很轻,像怕惊扰了雪夜的安静。

造雪机的泡沫落在成彦的头发上,凉丝丝的,她深吸一口气,润喉茶的清凉还在喉咙里,刚才的干涩感没了,声音也稳了。她蹲下来,手指轻轻拂过地上的 “雪粒”,像在找什么珍贵的东西,嘴里念出林墨的台词:“妹妹,我找到证据了…… 这次,我不会让你白受委屈。”

声音里带着点淡淡的颤音,是冷的,却不是怕的,像雪地里的一根草,虽然被冻得弯了腰,却还在使劲往上长。监视器后面的李静点了点头,顾怀安也悄悄松了口气,手里还攥着个没拆的暖宝宝,准备等成彦拍完就递给她。

雪还在 “下”,灯光照在白色的泡沫上,泛着温柔的光。成彦蹲在雪地里,看着手里 “找到的证据”(一张旧照片),突然觉得,这个凌晨三点的夜戏,冻得值得 —— 不是因为戏有多重要,而是因为身边这群人,用他们的温暖,把这个寒冷的夜晚,变成了她心里最珍贵的记忆。

小夏抱着羽绒服站在旁边,手里还握着那个印着兔子的保温杯,等着成彦拍完就递过去。王阿姨在板房里热着粥,顾怀安帮着小吴调整造雪机的量,周老在背下一场戏的台词。风还在刮,却好像没那么冷了,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揣着一团暖烘烘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