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疑惑地坐下,抬起脚掌查看,只见双足干净完好,并无伤口,唯独在脚心处,浮现出三道极浅的痕迹,像是被粗糙的绳索用力勒过留下的红印。
牧童并未惊慌,眼中反而流露出一丝与年龄不符的了然。
他将刺痛的脚掌,重新用力地按入小径的泥土之中。
他保持着这个姿势,静默了三息。
当他缓缓抽离脚掌时,那个清晰的脚印中心,竟渗出了一滴露水。
那露水并非无色,而是散发着柔和的白光。
光露之中,一个模糊的“嗯”字一闪而过,随即便如水入沙般,迅速渗入脚下的泥土里。
刹那间,整条原本只是微光闪烁的小径,亮度骤然增加了三分,仿佛得到了某种肯定的回应,变得更加凝实而清晰。
牧童不知道,这股突如其来的灼痛,源自许多年前,一个叫林青竹的少年,为了将一具无名尸首送归故里,赤脚踏着没膝的冰雪,走了三天三夜所留下的旧伤。
如今,这旧伤的痛楚,正由地脉反哺给同样行走在“路”上的后来者。
阿槐握着那枚温热的残铃舌,浑浑噩噩地走在回村的路上。
迎面跑来一位老妇,哭得撕心裂肺,语无伦次地诉说着她的儿子昨夜从山崖上失足坠落,连尸骨都找不到。
阿槐本想开口安慰,可老妇悲恸欲绝的哭声,像是一把钥匙,瞬间引爆了他掌心的痛印。
那股灼痛再次如潮水般涌来,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加猛烈。
他不受控制地弯下腰,将手中的残铃舌对着脚下的沙土地,凭着本能,重重地叩击了三下。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他脚下的沙粒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自动汇聚、排列,形成一条清晰的路径,绕过灌木与岩石,笔直地指向远方那座被称为“望乡愁”的断崖方向。
老妇愣住了,随即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踉踉跄跄地跟在阿槐身后。
两人来到崖底,在一片嶙峋的乱石堆中,那沙粒路径的尽头,正压着半片被撕裂的粗布衣角。
老妇一眼认出那是她儿子的衣服,顿时瘫软在地,抱着那片衣角嚎啕大哭。
悲伤之中,她忽然感觉怀中的衣角微微发热。
她愕然低头,只见粗糙的布料纹理之间,竟有淡淡的金光缓缓渗出,最终在衣角上拼出了三个字:“我安。”
金光一闪即逝,那三个字也随之隐去,快得像一句被风吹散的低语。
林青竹那即将消散的残识,随着那片衣角上的金光,进行了最后一次“聚焦”。
他“看”见了那稍纵即逝的三个字,也明白了其生成的缘由。
那并非出自他的意念,而是地脉借由三种力量共振所产生的奇迹——少年掌心的承痛之力、老妇血脉相连的至悲之情,以及那枚残铃舌所蕴含的安魂之韵。
三者合一,方能慰藉亡灵,显现神迹。
他的视野无限拔高,越过山川河流。
他“看”见更遥远的地方,那个牧童脚印中渗出的“嗯”字所化的光露,正沿着地脉,与极西之地一座断裂的光桥遥遥相连,形成了一个横跨大陆的巨大闭环。
至此,第八支脉的最后一道裂痕,终于彻底愈合。
一道凝练到极致的极细金纹,脱离了地表的一切,缓缓沉入地核的最深处。
它的形状,宛如一张摊开的手掌,掌纹清晰,仿佛在说,这片广袤的大地,在承受了万古的伤痛之后,终究长出了自己的掌心。
林青竹的残识,在见证了这最后一幕后,带着一丝满足,彻底消融于天地之间。
阿槐将老妇送回村子,自己也回到了家中。
这一天的经历,让他疲惫到了极点。
他躺在床上,很快便沉沉睡去。
右手放在身侧,掌心的灼痛早已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内敛的悸动。
那枚“安魂三遍”的烙印不再外放灼热,而是像一块温玉,将所有的异样都收敛于内。
只是,在他意识沉入最深的梦境之前,那股温润的悸动,似乎开始悄然变质,仿佛有什么东西在他的血脉深处积蓄、压缩,等待着一个在梦中破土而出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