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股在血脉深处积蓄压缩的力量,终于在他意识坠入黑暗的刹那,找到了破土而出的契机。
梦境陡然化为一片血色,老槐村长的孙子——槐安,猛地睁开了眼。
然而,他并未从梦中醒来,而是坠入了另一层更真实的梦魇。
他的右手掌心,那道自出生便伴随着他的奇异金纹,此刻正熊熊燃烧。
诡异的是,那火焰并无半分温度,触及皮肤也无丝毫灼痛,只有一片浓得化不开的血色光芒,仿佛他掌中握着一颗正在泣血的心脏。
他惊恐地想要甩手,却发现身体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血色火焰如一条灵蛇,沿着他的手臂逆流而上,蜿蜒爬过肩膀,最终汇聚于胸前。
火焰没有焚烧他的衣物,而是直接烙印在他的皮肤上,光芒流转间,竟拼凑出一篇篇密密麻麻的古篆。
那些字迹他从未见过,却在看到的一瞬间便明了其意——正是守夜人一脉相传,却早已残缺不全的《赶尸谱》。
火焰在他的胸口不断编织,补全了所有失落的篇章,最后,在心口的位置,凝聚成八个沉重如山的大字:
守者无名,痛者为证。
字成之瞬,血色火焰骤然熄灭,仿佛从未出现过。
槐安猛地喘息,终于夺回了身体的控制权,他低头看去,衣衫完好,皮肤光洁如初,没有半点烧灼的痕迹。
唯有心口处,留下了一道无形的烙印,一股奇异的悸动从那里传来,与他的心跳融为一体。
也就在这一刻,村东头的王寡妇思念亡夫,悲从中来,压抑的啜泣声隔着数道院墙,微弱地传来。
槐安心口那道无形烙印竟陡然一烫,仿佛被一根烧红的针轻轻刺了一下。
他捂住胸口,眼中满是骇然与明悟。
原来如此,所谓守夜人,所谓的赶尸路,从来要的都不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名号,也不是什么代代相传的信物。
它要的,只是一颗曾为他人之痛而碎裂,又在悲悯中重新拼凑完整的心。
与此同时,一道虚无缥缈的残识,在天地间随风而动。
林青竹的意识几乎已经消散,只余下最后一点执念。
当槐安心口的烙印成立时,这缕残识剧烈一震。
他“感知”到了,那是“痛契”的成立。
脚下的大地,那条由无数守夜人尸骨与记忆铺就的金纹地脉,终于完成了它百年的编织。
它将百年来所有守夜人的孤独、伤痛、牺牲与不甘,尽数熔炼成一种全新的道统。
从此,传承不再依赖于残缺的记忆或是易碎的信物,而是以“共情”为唯一的钥匙。
林青竹的残识被这股新生的力量牵引,他“看见”了。
他“看见”散落在这片土地上的三十七座义庄,那些高悬的引魂灯,灯芯中的火焰,在同一时刻悄然转变,由原本的昏黄,化作了深沉的暗红,宛如一滴滴悬在午夜的凝固之血。
灯光不再是为了照亮亡者归家的路径,而是为了映照生者疼痛的内心。
他“看见”,一个因失去孩子而形容枯槁的母亲,踉跄着走近一座荒废的义庄,当她靠近魂灯三步之内时,那暗红的火焰,竟如有所感应般,轻轻颤动了三下。
没有声音,没有言语,却像一只温柔的手,无声地抚慰着她破碎的心。
遥远的北地雪原上,一个无名的牧童正赶着羊群回家。
风雪迷了路,他却看见前方雪地里,有一条淡淡的金色小径在发光。
他顺着光走,却在小径的尽头,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蜷缩在雪堆里,早已没了声息。
牧童心中一酸,走上前去,将那具已经僵硬的尸体抱入怀中,想用自己身上的体温为他驱散最后的寒冷。
就在他抱住老乞丐的瞬间,他脚心那块天生的、被村里人视作不祥的胎记猛然传来一阵剧痛,仿佛有万千根钢针同时刺入,痛得他几乎要叫出声来。
但他看着怀中老乞丐安详中带着无尽苦楚的面容,非但没有松手,反而咬着牙,将老乞丐那双早已冻得青紫的脚,紧紧贴在了自己剧痛的脚心上。
一息,两息,三息。
那锥心刺骨的痛感,竟奇迹般地从他脚心转移,消散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润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