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火者……看见……你们了……”
马克那句透过唇语识别系统传来的低语,如同冰锥刺穿了“摇篮”基地内所有听闻者的心脏。短暂的死寂之后,是爆发的混乱。医疗团队全力稳定马克再度濒危的生命体征,技术团队疯狂检查系统是否被反向渗透,安全部队则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封锁了整个实验区域。
“窃火”行动被迫中止,但其带来的冲击远未结束。近地轨道上,“钥匙”的波动在经历短暂而剧烈的峰值后,并未回落到原有水平,而是稳定在了一个高出百分之五十的新基准线上。“静滞封印”系统持续发出过载警告,工程师们不得不紧急调配更多能源以维持封印强度,基地的能源储备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而来自柯伊伯带之外的“深渊低语”,其信号强度也永久性地提升了一个台阶,并且,其调制模式中开始夹杂进一种新的、更具攻击性和穿透力的谐波,如同背景噪音中混入了尖锐的警报。之前的信号更像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宣告或引导,而现在,它带上了明确的“指向性”和“审视”意味。
“我们触动了警报,或者说……我们终于引起了‘它’的充分注意。”林默看着分析报告,脸色苍白。他们的试探,不仅暴露了自己,可能还加速了进程。
雷克斯将军的担忧似乎正以最坏的方式被印证。他不再争论,而是直接下令:“启动‘方舟’协议最高预备阶段。全球所有合作机构,进入隐蔽防御状态。我们必须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方舟”协议,旨在人类文明遭遇存在性危机时,保存文明火种的终极计划。其预备阶段的启动,意味着“摇篮”基地正式将当前危机评估为可能导致人类灭绝的等级。一股悲壮而压抑的气氛笼罩了整个基地。
与此同时,对马克的监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级别。医疗团队发现,尽管马克的身体状况依旧危重,但他的大脑活动进入了一种极其诡异的状态。在强大的镇静剂作用下,他的意识似乎并未沉寂,反而像是在一个更深、更超越常规生理限制的层面活跃着。他的脑波与“深渊低语”及“钥匙”的隐性连接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变得更加精细和复杂,仿佛他正在无意识中,更“深入”地理解并适应着那种频率。
更令人不安的是,负责看护的AI护士报告,马克的维生参数偶尔会出现极其微妙的、不符合任何已知生理模型的自我调节,仿佛有另一种意志在协助(或者说干扰)医疗程序,以确保他的身体能维持在这种奇特的“临界状态”。
何婉卿意识到,马克可能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病人”或“资产”。他的意识,或许正在被动甚至主动地,与那个未知的存在进行着更深层次的融合。他是危险的桥梁,但也可能是唯一的信息来源。
在严密的安全措施下,一个由何婉卿、林默和少数顶尖神经科学家、信息理论专家组成的精干小组,开始尝试一种新的、非侵入式的“对话”。他们不再主动发送干扰信号,而是转为纯粹的“记录者”和“解码者”,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全天候监测并尝试解读马克潜意识层面可能泄露出的任何信息碎片。
这是一项极其枯燥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几天过去了,收获甚微。马克的意识如同一片深不见底的海洋,表面的脑波起伏下,隐藏着难以触及的庞大信息流。
直到第三天深夜,监控系统捕捉到了一段异常清晰、但持续时间极短的脑波爆发。与之同步,马克的声带肌肉产生了微弱的、无法形成空气声音的振动,但高灵敏度的喉部传感器将其捕捉并转换。
扬声器里传出的,不再是模糊的音节或非人的“歌声”,而是几个断续、沙哑,但清晰可辨的英语单词:
“……网……节点……激活……陷阱……”
“……光……不是希望……”
“……它们……来了……”
信息片段虽短,但蕴含的警告意味令人不寒而栗。小组立刻投入分析。
“网”和“节点”印证了之前的推测,SH-01并非孤例,地球乃至太阳系内可能遍布着未被发现的“节点”。“激活”和“陷阱”则指向一个可怕的的可能性——那些节点一旦被激活,可能并非简单的控制点,而是某种更危险的、针对人类文明的结构性陷阱。
“光……不是希望……”这句话充满了哲学性的绝望,仿佛在暗示,人类所以为的救赎或技术奇点(往往被隐喻为“光”),可能恰恰是毁灭的开端。
而最后一句“它们……来了……”,则是最直接的警报。
马克的意识,在深渊的边缘,向人类发出了模糊却急切的呼喊。
何婉卿立刻将这份解码信息提交给最高指挥部。证据虽然间接,但结合“钥匙”波动增强和“深渊低语”信号变化,其指向性已经足够明确。
持续的内部争论在这一刻戛然而止。生存的压力压倒了一切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