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星者”号小心靠近。随着距离拉近,那物体的细节逐渐呈现。它并非预想中的空间站或大型飞船残骸,而是一个……造型奇特的棱柱体结构,大约只有一架小型穿梭机那么大。通体呈哑光的深灰色,表面没有任何可见的舷窗、接口或推进器,光滑得如同被打磨过的巨石。它的形状并非完美的几何体,而是带着一种不规则的、仿佛自然结晶般的形态,与人类常规的工程美学截然不同。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个结构的姿态。它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极其缓慢地、以一种固定的轴心缓缓旋转。而那股微弱的、规律的引力波脉冲,正是从它的核心部位散发出来的。
“这就是‘回声’?”马克有些难以置信。他以为会是一个基地,或者至少是一个信息存储中心,没想到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
何婉卿操纵飞船环绕这个灰色棱柱体进行扫描。结果令人惊讶:常规雷达波和激光测距信号在接触到其表面时,并未被反射,而是……仿佛被吸收了,或者以一种无法理解的方式偏转了下去。扫描仪无法获取它的具体材质、内部结构任何信息。它就像宇宙中的一个“信息黑洞”,只散发引力波,却不反射任何其他形式的探测。
“信号源确认,就是它。”何婉卿眉头紧锁。这个“回声”的物理特性,与“静默区”的整体环境高度一致——极度缺乏信息交互。它本身就像“静默”的一部分,却又通过引力波这种最基本的力量,发出唯一的“声音”。
如何与之交互?哨兵提到“真正的记录”在此,但入口在哪里?
何婉卿尝试了多种通讯频率,从无线电到激光信号,甚至模拟了从中继站哨兵那里获取的古老识别码。但所有的信号都石沉大海,那个灰色的棱柱体毫无反应,只是继续着它缓慢、永恒的旋转,播撒着那单调的引力波坐标。
“也许……需要特定的钥匙?”马克猜测道,“像‘信标’那样?”
提到“信标”,何婉卿心中一动。她看向固定在控制台旁的铅盒。自从进入“静默区”,“信标”就彻底沉寂了。如果“回声”是哨兵留下的、用于对抗或验证“信标”的后手,那么“信标”或许是激活它的关键?但这风险极高,等于主动打破了“静默区”的屏蔽。
就在她权衡利弊时,马克的身体突然晃动了一下,脸色变得有些苍白。
“怎么了?”何婉卿立刻警觉起来。
“它……又有点不安分了……”马克按住自己的太阳穴,声音带着痛苦,“靠近这个‘回声’……它好像很……‘排斥’?或者说……‘恐惧’?”
共生体对“回声”有反应!而且是负面反应!这似乎又是一个有利于哨兵警告的迹象——“回声”与“信标\/观察者”可能确是对立的存在。
何婉卿不再犹豫。她打开铅盒,取出了那个幽蓝色的棱柱体“信标”。在“静默区”内,“信标”依旧黯淡无光,如同死物。她将其小心地放置在飞船的外置通用对接探针的夹具上,然后操纵机械臂,将“信标”缓缓伸向那个灰色的“回声”。
当“信标”进入距离“回声”表面约十米的范围内时,异变陡生!
一直沉寂的“信标”猛然爆发出刺目的幽蓝色光芒,甚至比在中继站控制室内时更盛!同时,一股强烈的、混乱的信息流再次试图冲击何婉卿的意识,但这次强度弱了很多,且被“静默区”的环境极大地抑制了。
而那个灰色的“回声”,也对“信标”的靠近产生了反应!它那缓慢的旋转骤然停止!光滑的哑光表面,突然如同液体般流动起来,浮现出无数细密复杂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纹路,这些纹路与“信标”表面的几何图案有几分神似,却又更加繁复、古老。
紧接着,一道纯白色的、不含任何信息属性的柔和光柱,从“回声”表面射出,精准地笼罩了幽蓝色的“信标”。
没有爆炸,没有冲突。在两股光芒接触的瞬间,幽蓝色的光芒如同被净化般迅速消退、瓦解,最终,“信标”本身也在白光中无声无息地分解、消散,化作了最基础的能量粒子,仿佛从未存在过。
“信标”……被“回声”摧毁了?
何婉卿和马克都愣住了。
然而,变化并未结束。在“净化”了“信标”之后,那纯白色的光柱并未消失,而是转而笼罩了整个“逐星者”号的舰桥部分。何婉卿感到一股温和但无法抗拒的力量扫过自己的身体和意识,但没有带来任何不适或污染感,反而有一种被彻底“扫描”的感觉。
同时,飞船的主屏幕突然亮起,大量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这些数据不再是混乱的低语和破碎的画面,而是高度结构化、逻辑清晰的记录——文字、图像、星图、科学观测数据、历史日志……
标题赫然显示着:《“哨兵”网络最终报告:关于“熵寂之影”及“观察者”叛变的观测证据与分析》。
真正的记录!终于揭开了面纱的一角!
数据流快速滚动,揭示着令人震惊的内容:
“……确认‘观察者’文明为‘火种计划’最初发起文明之一,负责监视宇宙熵增临界点及潜在威胁……”
“……证据表明,‘观察者’文明在接触‘熵寂之影’本质后,发生意识形态彻底蜕变,认为终极热寂为不可逆转之宿命,任何抵抗皆为徒劳……”
“……‘观察者’高层决议,启动‘引导性归寂’协议,即利用其知识,伪装成‘火种’引导者,将幸存文明引导至‘起源井’——实为‘阴影’预先设置的、效率最高的文明收割场……”
“……‘信标’为其诱饵装置,内含信息陷阱及追踪道标……”
“……吾等‘哨兵’网络,乃‘火种计划’中另一派系‘守护者’所建,旨在监视‘观察者’并警示后来者……”
“……‘回声’为最终记录存储节点,仅可被纯净意识(未受观察者共生体深度污染者)或特定验证程序(已失效)激活……”
“……警告: ‘起源井’乃陷阱。唯一潜在突破口,基于‘阴影’对逆熵及意识奇迹的‘认知盲区’,线索指向传说中已失落的第一代逆熵实验世界——‘摇篮’……”
信息量巨大,几乎颠覆了何婉卿和马克之前的所有认知!
“观察者”不是拯救者,而是叛徒!是引路人!“起源井”是收割场!他们之前所走的每一步,都在叛徒的引导下,走向毁灭!
马克如遭雷击,脸色惨白地瘫坐在座椅上。他体内的共生体,那个他一直试图理解和共存的“乘客”,其真实目的,竟然是引导他(作为宿主)成为献给“阴影”的祭品?巨大的背叛感和恶心感让他几乎呕吐。
何婉卿则快速消化着这些信息,心脏狂跳。绝境之中,终于看到了一丝真正的、不同的方向——“摇篮”?一个逆熵实验世界?宇宙中真的存在这样的地方吗?
就在这时,“回声”传来的数据流开始变得不稳定,白色的光芒也开始闪烁。似乎激活和传输数据消耗了它巨大的能量,或者“静默区”的屏蔽正在被某种力量突破。
最终报告尚未传输完毕,屏幕上的数据流戛然而止。“回声”表面的白光纹路迅速黯淡下去,恢复成那个哑光的灰色棱柱体,旋转也并未恢复,仿佛耗尽了最后一丝能量。
白色的光柱消失了,飞船内外再次被绝对的静默所笼罩。
但这一次,静默中充满了新知带来的震撼和沉重。
他们失去了“信标”,却得到了警告的证实和一条近乎传说的新线索。信任彻底崩塌,但前路却诡异地有了一丝微弱的方向。
“逐星者”号悬浮在寂寥的虚空中,舰桥内,何婉卿和马克相对无言,巨大的危机感和一丝绝境求生的火焰,在沉默中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