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秋收(2 / 2)

尤其是卫民,半大小子正是要强的时候,抱着一大捆麦秆,踉踉跄跄却不肯少拿。

“姐,这麦芒扎得我胳膊痒痒!”红秀小声跟苏晚抱怨,手上却没停。

“忍一忍,回家用肥皂水洗洗就好了。”苏晚给她擦擦汗,心里有些心疼,但这就是这个年代农村孩子的常态,劳动是他们必修的课。

日头越升越高,像火炉一样烤着大地。汗水浸透了每个人的衣裳,后背显出深色的汗渍。

空气中飞舞着细小的麦芒和尘土,粘在汗湿的皮肤上,又痒又刺挠。

人们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手上的动作却不敢慢下来。

抢收就是这样,是在和天气赛跑,和疲惫对抗。

顾铁生几乎不直腰,只是一垄一垄地往前割,沉默得像头老黄牛。

李素娟的头发被汗水打湿,粘在额头上,她也顾不上擦。

苏晚看着公公婆婆劳累的身影,看着身边咬着牙坚持的弟妹,真正体会到了“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也更深切地理解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中午,周氏提着篮子送来饭菜和绿豆汤。

饭菜简单,窝头咸菜,但干了一上午重活的人吃起来格外香甜。

大家就坐在田埂阴凉处,匆匆吃完,又继续投入战斗。

直到夕阳西下,天色渐暗,实在看不清了,人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每个人的腰都像是要断了,手臂酸麻,身上沾满了尘土和麦秸。

回到家,苏晚看着镜中的自己,脸色被晒得微红,但眼神却格外清亮。

她感受着身体里那股并未耗尽的活力,再次确认了灵泉水带来的改变。

晚饭桌上,顾卫民狼吞虎咽,连吃了三个大馒头,嘟囔着:“累死我了,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顾红秀也蔫蔫的,没什么精神。

李素娟给他们夹菜:“多吃点,明天还得接着干呢。知道干活不容易了吧?以后吃饭可不能再掉米粒了。”

周氏看着累坏了的孙子孙女,又看看虽然疲惫但眼神依旧清亮的孙媳妇,缓缓道:“庄稼人,就是土里刨食。汗珠子摔八瓣,才能换来碗里的饭。这苦,你们得记住。”

夜深人静,苏晚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隐约传来的虫鸣,身体是疲惫内心却异常充实和平静。

她亲身参与了这场与大地最直接的对话,体会到了这个时代劳动人民最真实的艰辛与坚韧。

这份体验,远比任何书本上的描述都来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