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日头像块烧红的铁,烤得柏油路冒烟。陆野站在阳台,汗珠顺着额头滚进衣领:\"这天气,连风都是烫的。\"
暖宝抱着冰镇西瓜跑进来,小脸通红:\"爸爸!奶奶说今天大暑,要喝伏茶、吃伏面,还要晒伏姜!\"她举着片姜,\"这个姜要怎么晒呀?\"
陆奶奶颤巍巍端来个大陶罐:\"伏姜要选老黄姜,去皮切片,用红糖腌制,再放在太阳下晒足七七四十九天。\"她擦了擦汗,\"我年轻时大暑这天,要晒两大罐伏姜,一个冬天都喝不完。\"
\"奶奶,伏姜是什么味道?\"暖宝好奇地问。
\"辛辣中带甜,\"陆奶奶笑,\"喝一口浑身发热,比什么凉茶都管用。大暑喝伏姜,冬天不怕冷。\"
大暑·寻俗
上午,陆野带着暖宝去中药铺买伏姜。老中医王伯伯笑呵呵递来姜块:\"小陆,大暑喝伏姜,这是老祖宗的智慧。\"他拿起块姜,\"要选这种老黄姜,辣味足,药效好。\"
\"王伯伯,伏姜为什么要晒那么久?\"暖宝问。
\"慢工出细活,\"王伯伯说,\"晒的时间越长,姜的辛辣味越纯,红糖的甜味越浓,两者融合得越好。就像做人,要经得起时间考验。\"
陆野买了五斤老黄姜,暖宝提着袋子直咧嘴:\"好重啊!\"
\"这叫'姜'重如山,\"陆野开玩笑,\"等会晒好了,给你泡杯伏姜茶。\"
备料·承艺
厨房里,陆奶奶已准备好红糖和陶瓮。暖宝搬来小凳子,站在旁边看奶奶切姜:\"奶奶,姜要切多厚?\"
\"三分厚,\"陆奶奶手把手教,\"太薄容易碎,太厚晒不透。\"她将姜块整齐码在竹匾上,\"要阴干两天,去掉水分,再开始晒。\"
叶知秋在旁边调配伏茶:\"绿茶、藿香、佩兰、薄荷,各抓一把,用开水冲泡。\"她闻了闻,\"清香扑鼻,喝一口暑气全消。\"
陆野将竹匾搬到通风处:\"阴干要避开阳光,不然姜会变黑。\"他摸摸暖宝的头,\"做事和做人一样,都要循序渐进。\"
晒姜·守艺
午后,日头最毒的时候,陆奶奶把阴干的姜片拿出来晒。竹匾一字排开,姜片在阳光下泛着金黄。
\"奶奶,晒姜要翻吗?\"暖宝蹲在旁边,\"像翻煎饼一样?\"
\"要翻,\"陆奶奶笑,\"每隔两小时翻一次,让两面都晒到太阳。\"她递给暖宝小耙子,\"你来试试?\"
暖宝认真翻着姜片,汗珠滴在匾里:\"奶奶,我是不是很有耐心?\"
\"有,\"陆奶奶夸奖,\"我们暖宝长大肯定是能干的人。\"
麦芒摇摇晃晃爬过来,指着姜片:\"辣......辣!\"
\"小馋猫,\"叶知秋抱起他,\"这个要晒好久才能吃,现在碰不得。\"
制茶·共融
傍晚,伏茶泡好了。碧绿的茶叶在杯中舒展,薄荷的清香扑面而来。
\"好香啊!\"暖宝凑过去闻,\"奶奶,我能喝吗?\"
\"能,\"陆奶奶倒了一小杯,\"温温的,不烫嘴。\"
暖宝抿了一口:\"有点苦,但是很清爽!\"
\"良药苦口,\"陆奶奶说,\"伏茶虽苦,却能清热解暑。就像生活,有苦才有甜。\"
陆野端来伏姜茶:\"这个更辣,你要不要试试?\"
\"要!\"暖宝勇敢地喝了一口,\"辣!但是很暖和!\"
\"这就对了,\"陆野笑,\"伏姜驱寒,伏茶解暑,大暑喝这个最合适。\"
赏荷·闲趣
下午,陆野带着全家去公园赏荷花。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粉的、白的、红的花朵在绿叶间绽放。
\"爸爸,荷花真美!\"暖宝蹲在池边,\"像仙女一样!\"
\"这是'出淤泥而不染',\"陆野解释,\"荷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那么干净美丽。\"
荷塘边,几位老人坐在石凳上下棋。陆奶奶走过去:\"老姐妹们,大暑天还出来下棋?\"
\"避暑嘛,\"张阿姨笑,\"荷花开得这么美,不出来看看可惜。\"
李阿姨递来把折扇:\"野子,送你把扇子,扇扇风凉快。\"
\"太谢谢了!\"陆野接过,\"您也注意防暑。\"
夜话·传承
晚饭后,一家人坐在葡萄架下纳凉。陆奶奶摇着蒲扇,讲起大暑的故事:\"我们小时候,大暑这天要烧伏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烧伏香?\"暖宝好奇地问。
\"就是烧檀香、艾草,\"陆奶奶说,\"烟雾缭绕,像给老天爷送信,求他保佑咱们庄稼丰收,家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