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远洋探索部的临时办公室里,伊万诺夫正和凯瑟琳讨论舰队建设方案。凯瑟琳摊开一张设计图:“我建议先建造三艘‘星钢’级护卫舰,装备相位炮和反潜导弹。续航能力至少要达到五千海里,这样才能覆盖太平洋的主要海域。”
“同意。”伊万诺夫点头,“但‘星钢’的储备有限,需要优先保障‘净化之源’实验室的需求。”
“没问题。”凯瑟琳调出一组数据,“我已经和秦医生沟通过了,她会调整‘净化之源’的提纯计划,每月匀出十吨‘星钢’给我们。”
伊万诺夫看着她,突然想起三天前,秦婉在实验室里熬夜分析“净化之源”样本的模样——她的白大褂上沾着淡绿色的试剂,眼睛却亮得像星星。“凯瑟琳,”他说,“帝国的未来,需要你们这样的科学家。”
凯瑟琳笑了笑:“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与此同时,港口的另一侧,苏清雅正带着民生事务部的官员统计“破浪号”带回的物资。“粮食五吨,药品二十箱,电子设备三台……”她一边记录一边对副官说,“把这些物资优先分配给医院的伤员和科研人员。”
副官犹豫了一下:“苏部长,这些物资留给平民会不会更好?”
“科研人员能更快研发出新药剂,医生能救治更多伤员,最终受益的还是平民。”苏清雅抬头,“记住,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黎明人活得更好。”
夕阳西下,港口的灯火次第亮起。伊万诺夫站在“破浪号”的甲板上,望着逐渐归港的渔船,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前世末世十年,自己在海上漂流的日子——那时,他最大的愿望是找到一片陆地;而此刻,他站在黎明帝国的港口,望着即将启航的舰队,知道自己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凌夜走到他身边,递来一杯热咖啡:“在想什么?”
“在想未来。”伊万诺夫接过咖啡,“等舰队建好,我们就去太平洋深处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更多像‘诺亚’号这样的宝藏。”
凌夜笑了笑:“我期待着那一天。”
海风拂过两人的衣角,远处,“巨熊”突击队的队员们正唱着军歌,声音在夜色中回荡:“向前!向前!为了黎明!”
这是帝国的声音,也是新时代的声音。
当“远洋探索部”的灯光在夜色中亮起,当“破浪号”的船员们开始整理航海日志,当伊万诺夫的目光投向更远的海洋——
凌夜知道,属于黎明帝国的海洋时代,才刚刚开始。